作为“汉语盘点2017”活动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12月18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7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本次发布的十大网络用语依次为:“打call”“尬聊”“你的良心不会痛吗?”“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皮皮虾,我们走”“扎心了,老铁”“还有这种操作?”“怼”“你有freestyle吗?”“油腻”。
这十个网络热词,无疑是一份鲜活的全民网络生活年终总结。在网络文化对现实生活高度渗透的当下,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二者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因此,今日的网络用语既反映了网民的语言文化生态,也映射着现实生活的吉光片羽。
2010年11月10日,网络词语“给力”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标题中,曾引发了大众如潮热议,而这一事件还荣获了当年的“十大文化事件”,“给力”一词也顺其自然摘得2010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回眸一望,一个小小的网络用语却悄然开启了网络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对话之旅。直至2012年《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将“给力”乃至“雷人”等网络热词收录其中,网络用语才算登堂入室、华丽转身。不言而喻,网络用语和传统主流文化的激情碰撞,也对主流文化自身的发展起到了激励和推动作用。今时今日,现实与虚拟的正向联动可谓空前频密,而社会日益增加的包容性和开放度,更让作为亚文化的网络用语与主流文化之间的界限日渐消弭。
细究网络用语风靡的原因,除了网络社交工具的普及为其提供了传播的天然土壤外,网络用语自身幽默风趣、辨识度高的语言特点也是助力良多,其在带给大众语言快感的同时无疑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诸上特点让网络用语成为当下大众必备的社交货币之一,而这正是网络用语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的原因之所在。
正如硬币之两面,在网络用语脍炙人口的表象下,更新换代频率高的特点,也让其成了一种文化快消品,大多数网络用语终究难逃速生速亡的命运。同时,网络用语的草根性所导致的语言轻浮之风,更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的庄重感与严肃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一场场网络用语的全民狂欢之中,当大多数人陶醉在对自我的解嘲与对他人戏谑的网络文化娱乐中时,却难掩网络用语对现实生活避重就轻的有意失焦这一先天缺陷,而这种“轻”才是网络用语最令人担忧的地方。
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曾断言,这是一个“一切坚固的东西已经烟消云散”的时代,网络用语的“轻”映照的正是现实生活的不可承受之轻。年轻人作为网络用语的策源地也是“轻”文化的滥觞,从曾经的宅男宅女到当下刷屏的佛系青年,轻爱情、轻婚姻、轻社交成了时下部分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当抛弃物欲遗世独立成为一种风潮时,当困于小我自娱自乐成为一种标榜时,无形中也显现了这些人对社会责任感一种鸵鸟式的逃避。从“轻一代”的特定群体到网络热词的风靡,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个体变“轻”了,而是整个世界也正在变“轻”,这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这个时代,我们既需要网络热词这样语言的狂欢来消解现实生活的困顿,更需要用厚重而独立的灵魂来抵御浅薄的力量。比之于真实却饱满的人生,如烟花般绚烂却易冷的网络热词不过是给现实生活的一声轻叹,而对这个世界一如既往的热忱才是我们恒温的心灵语言。(周培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