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网络受众和院线受众一定程度上存在差距,电视、网络上爆红的影视剧,院线观众不一定会接纳。这是《我在故宫修文物》院线遇冷的主要原因。此外,相比电视、网络,特效突出、故事性强的影片会更适合在影院这个大环境下放映。纪录电影大部分偏向纪实,叙事相对比较琐碎,缺乏情节铺垫、高潮等因素,在影院放映反而失去了自身的一些优势,也难以引发院线观众的共鸣。”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京成说道,“当然,院线较低的排片也会对影片的票房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只限于一定程度,主要还是纪录电影的受众市场相对狭小。”
从《我在故宫修文物》、《舌尖上的中国》等纪录片引发的关注度来看,国内纪录片的观众群体在不断扩大。不过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纪录片仍难以摆脱“在电视上观看免费资源”这一标签。从业者认为,相比其他类型的影片,纪录片近两年来虽然逐渐带动起国内观众的视听胃口,但对于电影形式的纪录片,国内观众远远没有形成一定的观看习惯。
而据影片排片数据显示,在《长城》、《摆渡人》等影片的冲击下,《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映当天排片占比仅2.7%,之后则降至2%以下。《生门》的排片占比更是不到1%,上映仅21天就已从院线下线。《我们诞生在中国》尽管收获6653.5万元票房,但其排片也从未超过5%。2016年10月,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成立,加盟的影厅表示将保证艺术类电影的放映。但现阶段而言,纪录片等艺术类影片真正被市场接纳仍需要一定的时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