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民政部、财政部决定在全国开展“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泉港区作为试点单位之一,在原有社会救助统筹联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救助资源,优化救助流程,形成“政府各部门高效联动、政府救助和社会救助紧密衔接”的工作机制。
山腰街道新宅村村村民黄丽萍曾一度因为救助无门而感到苦恼。2015年,她被诊断患有多发性骨髓瘤,一期治疗花费十几万元,除去新农合报销后,治疗费用仍存在很大缺口,给本就家庭贫困的黄丽萍一家带来不小的压力。
村民 黄丽平:“我们也不知去哪申请救助,办什么手续也不知道。”
泉港区民政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区生活困难需要补助的群众有2万多人,其中社会救助遗漏的有600多人,重复申报的有100多人。一方面救助出现遗漏,另一方面出现重复申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状况出现呢?
区民政局局长 刘开南:“区内救助部门众多,没有统筹的一个机构,过于分散,导致“九龙治水”,也是问题关键。而且各救助部门信息不畅,资源不能共享,导致一些急需救助的对象得不到应有的帮助。”
据不完全统计,泉港区有17个救助部门以及数十个公益慈善机构、社会团体,如何统筹这些救助力量,实现“救急难”,成为摆在政府面前一道重要民生问题。
刘开南:“我们就在区内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由区民政局统筹协调,主各镇街道统一设立受理“就急难”服务窗口,受理即办事项和转办事项,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泉港各村居以社区服务站为依托,规范管理服务,主动深入受助群众家中,做到救助及时,救助到位。目前,泉港已基本形成7个区直牵头部门和7个镇(街道)受理,17个区直配合部门、各村(居)协助,社会力量参与的救助格局。
刘开南:“在救急难工作中,我们还把救助重点放在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上,坚持以大病医疗救助为主,一个相关部门医疗救助为补充原则,对因患病在新农合各项补偿肯资本医疗保险等补偿后,仍无经济能力治疗的困难家庭给予医疗救助。”
通过统筹救助体系的完善建设,有效解决辖区群众救助无门、救助重复问题。如今,得益于泉港救助体系的统筹协调,村民庄志玉一家的苦恼得到了有效解决。
受助群众 庄志玉:“村干部很关心,了解我们的情况,教我们怎么申请怎么去做,区里面给我们3万元补助,减轻了我们经济压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争春时 赶订单2025-02-13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