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老人村的“平安铃”
张秀萍(右)在自家设的“居家养老点”成了厝边老人常来的地方
比起放在床边两三年舍不得用的平安铃,金山社区有个活的“平安铃”,厝边老人们常喜欢打给她,一接到电话,即使是三更半夜,她也会带着救急的药出门,因为在老人圈里小有名气,大家都喊她“张大姐”。
这个张大姐,名叫张秀萍,其实也是独居老人,82岁高龄的她,白发苍苍,身材瘦小,却依旧十分矫健。80多岁的王阿婆不大清楚“平安铃”是什么,不过她有个头疼脑热,常常会拨打张秀萍的电话,对她来说,张秀萍就是她的平安铃。
篮球比分直播:市区海滨街道金山社区,有人把这儿叫做“老人村”,2012年社区的老年人就有1326人,占总人口数的19%,其中70岁以上690人,空巢老人470人,独居老人81人。作为平安铃的试点,当时社区在这里安装了20多部平安铃,不少老人安装平安铃,想着有备无患,不过渐渐地,这一试点没了动静,平安铃也默默地“退休”了。
厝边老人都喜欢找她
这两天牙疼得厉害,王阿婆一早起来发现连头也有些疼了。独居的王阿婆,身体小有不适,不愿意让孩子们跑一趟,总会打电话给近邻张秀萍。“秀萍啊,我这两天牙齿很疼,你能不能来我家看看?”就算只是头疼脑热,王阿婆都得打电话,让张秀萍来看看才放心。“远亲不如近邻。”王阿婆说,就算是叫儿女,他们也得半天才能到身边,而张大姐就住在旁边,有事总是特别依赖她。
电话那边的张秀萍,常年在家里都备着救心丹、感冒药等急救和常用的药物,厝边一个电话,她转身回屋取好药就快快出门去了。
因为早年做过护士,有护理经验,退休后有些老姐妹身体不适,她就热心地帮忙打针、打点滴,渐渐地,她的名声就在社区里传开了。只要能帮忙的,她都会热心帮忙。只要一个电话,张秀萍就会二话不说赶到家里。张秀萍说:“金山社区的老人多,很多都是自己一个人住,我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做这些我心里高兴。”
张秀萍记得,几年前的一天夜里,她被枕边的手机吵醒,眯眼一看,凌晨三点多,来电的是一个独居的老厝边。“秀萍,你能不能来看看我,我身体不舒服。”电话那头的声音很虚弱,她一听立马穿好衣服,带上一瓶救心丹和一些急救药出门了。
到老厝边家里,她发现老人脸色发白,一直说着心脏难受。张秀萍先让老人服用了救心丹,随后立马拨打了老人子女的电话,急救车也紧跟着赶到。经过及时抢救,老人脱离了危险。
今年年初,一对老夫妻中,妻子得了肝癌,老丈夫没法去照顾,还是张秀萍每天煮着猪肝汤送到医院去,一连送了11天,第12天当她送过去时,才知道人已经走了。
把自家变成“居家养老点”
张秀萍住在金山社区一栋老房子里,大儿子就在同一个小区不远。“我自己一个人住比较自在,吃好吃坏都能自己做主”。因为她有护理经验,厝边老人们都会自发地到家来找她坐坐,聊聊最近身子有哪些头疼脑热。
她家住在一楼,门前的小院子成了厝边老人们的聚集地。每天早晨,她会煮上一大锅地瓜粥,路过的老人们看到她在厨房忙活,就一起来吃饭。不少独居老人,自己做饭自己吃,到张秀萍这儿才有个伴。
上午,十几名南音班的老人就在她家院子里学南音;下午,老人们也赶着来她家打麻将、聊天,“一桌麻将常常不够打哦!”张秀萍常常是站在一旁看着,厝边来了,就搬出桌椅,端来零食茶点,热络地招呼大伙儿。她已经把自己的家变成一个“居家养老点”。
“屋里打麻将的,都是自己住的。”80岁的张秀晟阿婆天天都会到张秀萍家玩,她的子女都买了新房子搬出去了,但她更喜欢住在有老厝边的地方,每周周末再回去与儿女住。
这个有名的“老人村”,老人们自助的活动多。张秀晟阿婆说,她们还给社区自编自唱了《颂金山》:“金山真是好所在,吸引老人离不开。”如果你腿脚还灵便能够出门走动,住在金山社区是十分热闹。因此,很多老人都不愿意跟儿女搬出去,更喜欢住在老房子里。“每天这儿都有盘麻将等着我呢,不会没事做”。
天天开着门等厝边来
和张秀萍阿婆喜欢打开门迎接厝边一样,住篮球比分直播:市区开元街道红梅社区一老房子四楼的许阿婆,也喜欢把门打开,等着厝边老人们上门唠嗑。
木门打开,铁门虚掩,相熟几十年的老厝边都很清楚,许阿婆腿脚不好,下不了楼,上下楼相熟的老厝边经过,有空就会找她聊天说说话。
78岁的曾阿婆跟许阿婆是老厝边,虽然自己也年纪大了,爬4楼对她来说也不太方便,但知道许阿婆一个人住,自己有空时,就会过来看看她,有时还买些菜带过去。许阿婆说,有人能聊天说话,日子就会好过许多。
许阿婆的老房子建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初单位分配的房子,许阿婆是最早入住的一批人之一。当时的三口小家,随着后来老伴去世,儿子成家搬出去了,如今只有许阿婆一个人住。
临近饭点,许阿婆的餐桌上是简单的一盘带鱼和一盘土豆。保姆说,一个人吃饭,许阿婆平时吃的都很简单。她指了指茶几上的药盒,有六七种药堆成一叠,“每天吃药都吃饱了”。四五年前,许阿婆的双腿不大灵便,走路都得靠拐杖,今年年初,她才刚做完心脏手术。
几年前,许阿婆也曾搬去和儿子儿媳住了小半年。儿子儿媳在外开店,每天早出晚归。住得近了,儿女方便照顾,但许阿婆却觉得,那样比一个人自己住更寂寞。早晨一睁眼,孩子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只有阿婆一个人。饭点到了,儿媳妇把饭桶拎去给许阿婆,等她吃完后又回店里忙了。等到晚上孩子们回家,阿婆已经早早休息去了。
孩子们时常在感叹时间过得好快,但是许阿婆的每一天,都是漫长而枯寂的。腿脚走不动,白天孩子们去上班时,她一个人呆在空荡荡的屋子里,常常望着窗外抹眼泪。住了一阵子,阿婆就吵着要回老房子了。
儿女很不理解:“住在一起有人照顾,儿孙就在身边,为什么还要自己一个人住?”可是老人坚持,“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再住下去,我要得老年痴呆了。”对阿婆的坚持,儿子也没有办法,让她住回了熟悉的老房子,并请一位保姆跟着照料她。
有了保姆,除了能照顾她,白天还能陪着聊天,许阿婆说,“就算不说话,屋子里有一个人一起呆着,也觉得不那么寂寞,只是晚上保姆回家了,就又剩下我一个人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争春时 赶订单2025-02-13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