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 大班教学 一个班塞下74人
民办小学,是很多外来工子女去不了公办校后的无奈之选
在艰难中解决问题,同样带来诸多麻烦,首当其冲的,是“大班教学”。
在陈埭南霞美小学,学生几乎人满为患。因为城建拆迁,隔壁西滨中学还借用小学两层楼,使得这所本来就不宽敞的小学拥挤不堪,一间教室内满满当当都是课桌椅,甚至有多达7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小朋友,吵闹不堪。按规定,小学的班级一般不超过54人。在这所学校,人数都超过60人,最多的达74人。
由于大量外来生无法入学,公办校只能想方设法扩容,最快的扩容就是往班里多塞学生。
这一情形,在其他学校普遍存在。
外来生多
教学质量恐下降
南霞美小学学生总共650人,其中外来生548人,外来生占的比率高达84%。而7年前,这一比率是本地生的。2008年以来,附近工厂增多,周边学校满员,才完全改变了局面。而陈埭镇,中小学、幼儿园,外来生比率多超过70%,小学更高达83%。
“一个班级这么多学生,能教好吗?”采访中,林校长就接到投诉电话。一位晋江本地家长,听闻儿子班里有70名学生后,无法淡定。而记者采访的几位本地家长,也都考虑将孩子送出陈埭读书。校长们担心,以后公办校全变成外来生源,教学进度会有影响,流动性增加,教学质量会严重下降。
【尴尬】 公办学校 7万的资源40万人用
公办校的扩容和发展,远远无法满足剧增的外来生源。
以江头村为例,江头村本地人口5000人,外地人口却高达5万人。近几年,江头村每年新增100多名外来适龄儿童,2009年,通过村委会集资、企业捐赠、政府支持等方式,翻、扩建江头小学,办学规模从2009年的1000人扩大到现在的1800多人。
目前,江头小学已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但如此大手笔扩建,校长姚文仲仍感到压力巨大。临近开学报名,他跟陈埭多数校长一样关机玩“失踪”,因为今年江头村适龄儿童达400多人,就算加上隔壁的民办校也无法容纳完。
“这学期陈埭镇的小学生总数达到2万人,外来生占1.7万。从整体来看,学生总数比上学期增加1729个,外来生就占1678个”,昨日,晋江市教育局初幼教科蔡科长就此说,外来工不断增加,陈埭镇外地人口加上本地常住人口超过40万,而陈埭原所配备教育资源只够7万人,教育资源严重紧张,再怎么扩建扩容都赶不上新增学生的速度。
民办教育
无从发展的B方案
公办校门槛挤不进,读读民办校如何呢?
众多家长都觉得民办校收费高、教学质量太差,孩子无法读好书。而事实上,民办校对于教学质量自叹弗如。
安徽人涂先生创办的霞村外来工子弟学校,始建于2002年,位于陈埭霞村村委会附近,校舍是新建的,小小的操场四周都是民房,这就是篮球比分直播:地区第一所外来工子弟学校。3年后,涂先生又兴办了3所外来工子弟学校,学生总数达到5000多人。在晋江现有11所外来工子弟学校中,霞村外来工子弟学校算是各方面都不错的民办校。
涂先生说,政府支持不够,民办校无从发展,无法承担这么多外来工子女的期望。
“首先,需要一大块土地,办大规模的全封闭学校。”涂先生满腔抱负,他希望办个面积大点的学校,但陈埭工厂林立、人口密集,土地供应异常紧张,他极难拿到土地。他还说,相比公办校,民办学校硬件不够硬,进而还影响到师资力量。以他的学校为例,因为待遇问题,新教师流动性很大。
涂先生说,外来生不爱进民办,实在进不去公办的才来民办校报名,而每学期还有约1/3的学生是流动的,一有进公办的机会就走了,招生和教学质量正相关,“民办校模式是‘以生养校’,招生规模受限,教师待遇难以提升,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本网记者 林小明 谭青 见习记者 张清清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