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企业精神
“创二代”从一线岗位做起
“创二代”郑泽琦仔细端详着父辈们制造的首台挖掘机。东南网记者 薛逸群 摄
在新源重工生产车间,记者观察发现,每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都会仔细对上一道工艺进行人工质量检查,对于品质不过关的产品,他们会手动把这些产品“下架”。30多年来,新源重工秉持着“科技为新,品质为源”的企业精神,成长为重工轮挖行业领军企业。在公司内,不少人还能说出自己是如何在岗位上践行企业精神的。
今年24岁的郑泽琦是郑永忠的儿子,6年前高三毕业后便来到公司跟岗学习。一进公司他便被派到生产一线,与普通工人一样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哪怕后来读大学,假期回公司跟岗学习,他仍在一线不同岗位上工作,先后做过电焊工、装配工、货物搬运工。
“在这么多岗位工作过,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做铲斗电焊工作。这项工作难度不大,考验的是我们的耐心、信心。焊接时,焊缝应平整,不得有气孔、夹渣等焊接缺陷。”郑泽琦告诉记者,在一线岗位上的他也更理解公司的企业精神。
工厂内整齐摆放着挖掘机。东南网记者 薛逸群 摄
现如今,大学毕业后的郑泽琦在公司担任技术工程师,主要负责对接客户的一些技术问题,并参与公司新能源产品的研发工作。认真细心的他,与同事一起主动了解市场及客户需求,并将各方需求回传给研发团队,帮助研发团队全方位提升产品性能和品质。预计最快明年,该公司有望研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能源产品。
“很高兴能参与新能源产品的研发工作,相信在我们一代代新源重工人的努力下,新源重工发展能越来越好。我们也将继续深耕轮挖技术行业,坚持自主研发,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客户喜欢的产品。”郑泽琦表示,年轻的他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记者手记
民企也需要企业精神传承
东南网记者 施远圻
从一家小修配店发展为行业龙头企业,福建新源重工有限公司30多年的发展历程,离不开“科技为新,品质为源”这8字企业精神的指引。正因为新源重工把“坚持自主研发”“保证产品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使得公司不论是产品还是技术上都深得客户的信赖与喜爱,产品销量稳居行业榜首。
在采访中,记者接触到“创二代”郑泽琦,18岁便到生产线上跟岗学习,也让他更添一分稳重。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他不仅熟悉公司事务,还掌握生产线上实际操作流程,对于企业精神也有独特的理解。
民营企业要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靠要第一代人努力积累,更需要第二代、第三代人的传承创新,尤其是企业精神的传承。郑泽琦告诉记者:“比起爸爸年轻时在修车创业,我在生产线上做的事简单很多。高中毕业后第一次上生产线,也会感觉累,后来做久了也就习惯了。直到工作后,我才理解当时爸爸为什么要让我早早到生产线上‘受苦’,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知道挖掘机要怎么做、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风雨兼程三十载,潜心研发创佳绩。希望新源重工继续深耕轮挖技术前沿,依托稳扎稳打的专业技术,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加速奔跑,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
专家点评
深耕挖机逐创新 新源重工“挖”出中国工程机械的新未来
篮球比分直播: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书记兼副院长、副教授 蔡海毅
工程机械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目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逐渐成熟,已进入平稳发展期。新源重工多年来专注于中小型挖掘机研发制造,不断对产品进行迭代创新,基本每两年都有新款推出,表现出了企业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新源重工建成的数字化工厂,保证了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该公司的产品涵盖了5~15吨的系列产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品线,并据此在中小型挖掘机这一细分领域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实属不易。
建议新源重工一方面继续在产品生产制造管理全过程中推行数字化转型,以实现市场变化快速响应、提升生产效率;实现产品全周期质量追溯、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供应链韧性、降低运营成本,降低能耗排放,实现绿色生产。另一方面,建议抓住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机遇,开发新能源挖掘机及基于5G技术的远程无人智能操控技术,进一步提升产品功能价值,保持市场龙头地位。(东南网记者 施远圻 薛逸群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争春时 赶订单2025-02-13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