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要回归简单,根植于脚下的土地
据悉,惠安本土的雕刻家当中,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雕刻的,很多都只是因为本能的驱使,没有过多的想法,诸如对艺术的追求,而只是出于一个普通的工匠对祖辈遗留下来的手艺的延续,对凿刻本身的专注和对材料的执著,并在此基础上精益求精。或许,这恰恰反映了最淳朴的“工匠精神”。
“都是在喜欢的基础上,加上了对故土的致敬与责任。”王向明说。
王向明 的《海嬉》
就像为本次展览写《序》的上海艺术家布楚老刘说的,“传承”的确不是一种号召性的状态。它平淡得如同吃喝拉撒一样天然。因此,它并不一定需“学术”或“研究”来支持。尤其是一样东西如果被传承了上千年的话,它一定跟传承者的自然生活方式融为一体了。
陈尾强的《手心的记忆》
传统的南派石雕艺术,之所以能够被称为“传统”,必然长久地跟形成这种传统氛围的环境和意识有关。“所以更多的时候,并不是我们在想让传统成为什么样子,而是传统在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成为它需要的样子。因此,即使我们行为上在传承传统,但我们的意识却是被传统指导和灌输的。”
同样,传统能被称之为传统,就说明它有很多的受众,而有众多的受众,就一定需要由传统延伸出的“传统”产品。于是,就有了以生产传统文化产品,来换取生存条件的人。这个群体的基数是不会少的,他们在客观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传承作用。
蒋朝阳的《横空出世》
不管是传统文化长期给人养成的需要,还是为对传统文化需求的群体去生产产品谋生,都极可能产生出对传统文化的癖好者。这些癖好者,在痴迷地沉浸于其中之时,也客观上更纯粹地传承了传统雕艺。
还有一种主动传承者,是以对本土文化和艺术,以及当地人的精神生活持有保护和承担意识的人。这类人热爱自己的故土,并不以财富多寡来衡量故土的价值,他们愿做故土文化习惯力量的捍卫者,也愿意为这种历史文化的传承,慷慨付出。
最后一种传承者,可以说传承的成分少了很多,更多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无论是就形式,还是就内容,都在创造性的改造传统。这样的人,他要热爱传统文化、热爱雕塑,能超越金钱的制约,甚至还要超越传统文化本身,他自身不仅要是一位工匠,同时还要是一位具有创造要求的艺术家。对传统进行具有时代气息的改造,极为重要,因为出路在未来。
惠安南派雕刻的魅力,像其他很多艺术作品一样,使用多少形容词也很难把她的形象准确堆砌出来,了解她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去观看她、实践她并最好能拥有她。
本次展览还对参展作品进行了评奖,评选出金、银、铜等奖项作品。惠安县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黄永群主任说:“我相信,通过这次活动,能激发更多的艺术工作者自主创新,能激发更多的青少年来热爱、从事石雕艺术工作。”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5月20日。(记者 赖小玲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晋江创造·运动时尚产业场景创新发布会举行2024-12-06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