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学士张英家人修葺房屋,因地界不清与邻居发生纠纷,便修书给张英讲述此事。张英以诗代信回复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遵嘱立即让地三尺。
邻居得知后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于是纠缠不清的地界变成了一条六尺巷道。“六尺巷”典故就此在民间广为流传。近日,德化法院林法官巧用该典故调解了一起现代版的“六尺巷”邻里纠纷。
原来,家住德化县葛坑镇的陈某和苏某世代为邻,和睦相处。后来苏某外出务工,其责任田因无人耕种而荒废,故于2013年春天借给陈某耕作,陈某种植生姜5.2705亩。2014年,厦沙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征用该责任田,发放土地补偿金149601.4元,青苗补偿金21082元,苏某在未告知陈某的情况下将上述款项全部领走。陈某多次协调未果,便向德化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苏某偿付青苗补偿金。
“亲帮亲,邻帮邻,千金难买好厝边。”“老苏把地让给你耕作,也有一定的付出。”“老陈不容易,50多岁的人了,还要做那么多农务,你也体谅下他……”
在充满温情的茶桌调解室室里,林法官耐心细致地做着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平时工作之余喜欢读读历史的林法官,还搬出清代张英“六尺巷”的故事来说服当事人。“厦沙高速公路是一件惠民工程,建成之后对我们的子孙后代都有利。如果因为这件事伤了你们两家世代的友好感情,太不值得了。古人尚且能够各退‘三尺地’,难道我们的心胸还不如古人吗?”
“林法官说得对,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面。回想这几年来,老陈也着实帮了我不少忙,我不该为了这点补偿金伤了邻里关系。”苏某感叹道。在多次调解下,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青苗补偿金陈某分得13000元,苏某分得8082元,两人握手言和。
据悉,近年来,德化法院为保障厦沙高速公路顺利建设,高度重视涉及该项目建设的案件,集中办案力量化解此类纠纷。同时,积极提供法律意见,解答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确保厦沙高速公路建设有序推进。(记者 黄雅珊 通讯员 林清源 陈公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年底医保卡里的钱会清零?真相来了→2024-12-30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