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
提建设性意见 或捐一二十万
“蔡书记是好心,想为村里做些好事,可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生源问题。”厦门的吴先生看了海都报的报道后,打来这样的电话。他不仅想要帮助珍山村的孩子们,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疑问。
吴先生是宁德人,他说自己多年前为一所村里的小学捐款盖教学楼,最终却遇上尴尬的事。原来,当地村里的孩子随父母外出,都转学到外地上学,村里生源越来越少,让新盖起来的教学楼越来越空。
“珍山小学会不会也遇上这种情况,万一盖好宿舍,生源越来越少,那不是资源浪费?”王先生问道。
除了生源问题外,吴先生还很关心这事现在到什么状态了,问记者“给珍山小学修宿舍,有没有具体的项目方案?在这里修一栋宿舍楼共需要多少钱”?
记者立即将这些问题带给了蔡奋山和校长陈志勇。他们介绍,只要资金到位就能很快启动;而小学的孩子只会多不会少,因为村民们大多还是种茶,而且隔壁两个村的孩子也并过来了。“学校会一直办下去,珍山村从清朝开始就尊师重教,一直重视培养人才。”陈志勇说。
吴先生想亲自去珍山村看一看,了解那里的孩子吃饭睡觉的环境。他说,如果感觉可行,会捐资10万到20万。
听听他们的想法
“教育是公益事业,捐资助学是做慈善。我们一直在找公益的帮扶对象,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看了这篇报道,我们要帮的就是这些山里的孩子。”——王先生
“我画了一辈子画。这些画,与其我自己留着欣赏,还不如义卖。我出画,好心人出钱,大家一起给这些山里的孩子盖宿舍,大家合力才能完成。”——杨继农
“农村教育值得城里人关注。盖宿舍的初衷是好的,但要考虑乡村生源变化,别造成资源浪费。这个大工程,要从实际出发,考察研究好了再动工。”——吴先生
征集令
孩子们渴望有一张大一点的床,可学校却没有多余的地方。珍山小学共1300多平方米,蔡奋山设想能拆掉旧楼重建三层新楼,最大限度地改善孩子们的食宿条件。这需要筹措一笔资金。欢迎爱心企业、个人以各种方式捐助他们,捐助热线968111。(海都记者 林莉莉 叶碧玉 谢杨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争春时 赶订单2025-02-13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