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冲击,国家经济受到很大影响,我总想着能为抗击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做些什么,捐这点钱就是表达一点心意而已。”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县老党员薛世浩听说社区在组织捐款,立刻表示要捐1万元。朴实的话语蕴含着一名老党员的初心和大爱。
薛世浩1929年出生于宁德市屏南县,1948年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1989年离休后,薛世浩致力于关心下一代工作。30年来,他屡获全国、省、市、县各级表彰,球探体育比分:获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一切听从党的召唤
“你为谁来打仗,我为人民,人民为我,人民解放我解放……为了人类的解放。”薛老兴起,再次唱起当年的这首战歌《我为谁人来打仗》。“这首歌是我一生的信念。”
1948年,一场“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游行席卷全国各地,当年18岁的薛世浩正在福安的穆阳师范求学,成为学校罢工的积极分子,参加地下党组织的外围活动。
“人穷志不短,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当时,薛世浩的家里穷得叮当响,怀抱求学之心,他努力考上县里的师范学校。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当时从家到学校念书要步行整整两天,因没钱住旅舍,只能夜宿庙里。
“我的思想比同龄人活跃,天不怕地不怕,学校里屏南籍的学员有10多个,在校时,我们就计划好假期回乡办夜校,做宣传。”薛世浩说。
1948年的下半年,特殊时期,学校放假让所有的学生返回原籍,薛世浩就和同学组织县委工委,成立闽屏游击队,他担任小队长,借来枪支打游击。
经过考验和游击战的历练,1948年12月,薛世浩在党组织的培养下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那一刻,我告诉自己,不论走到哪里,都不能违背党旗下曾经的誓言。”
战斗的生涯练就干练的性格,战火的淬炼让人信念愈加坚定。1949年7月,解放军来到屏南,薛世浩及其游击队战友们就跟随解放军,毅然投入到战火中,并参与解放福州和厦门的战斗,直到被指派到各地建立镇政府,做起土改工作,他的战斗一直没有停止。
关爱未成年人成长
1964年,薛世浩转业到我县,先后辗转在龙涓乡、金谷学区、县高甲戏剧团等单位,最后担任县文化局局长,直至离休。
“党把事业交给了我们,我们也要把精神财富交给我们的后人。”1991年县关工委成立后,薛世浩长期担任副主任,他十分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帮扶一批又一批未成年人。在薛世浩的带头组织下,县关工委老干部帮教团每年举办普法教育宣传帮教活动300多场次,帮教失足青少年400多人。
爱心助学是关工委的一项重要工作。从1995年县关工委开展爱心助学工作以来,薛世浩就积极参与,想方设法资助贫困生。面对着每一条求助信息、每位爱心人士的委托,他都会走访了解,确定捐助对象,很多人在他的帮助下改变了命运。已是耄耋之年的薛世浩,常深入到本县及外地,联系各地经济促进会和商会,拜访企业家和爱心人士,为寒门学子募集助学金。仅2014年,经过他和县关工委的牵线搭桥,获得资助的学生达600多人,金额达200多万元。
在我县各中小学校,薛老是学生们熟悉的“薛爷爷”。在县关工委工作期间,薛世浩始终将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同事组织各种报告团,深入到全县各乡镇的中小学校,向青少年学生作报告。关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他,多年来足迹遍布全县24个乡镇和数十所中小学校,参与宣传演讲达数百场。
著书宣讲红色安溪
在薛世浩家里简陋的书桌上,放着他写下的一沓沓手稿。93岁的薛老依旧耳聪目明、思维清晰,这与他每日坚持动脑写作不无关系。他还曾将自己看过的各种有关爱国、诚信、美德、民俗等方面的故事,整理汇编成《道德教育故事选》,供各级关工委辅导员选用。2017年,薛世浩还主导拍摄《寻莫耶故里 颂红色安溪》宣传片,发放到各中小学校供学生观影学习。
薛世浩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乡镇,先后建立9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并将安溪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整理编辑成故事集《浩气长存》并出版,供各中小学学生学习。他总是说:“我们要很清楚地知道我们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要奋不顾身、不图回报。”
“思考、回首、不忘来时路,因为知道,自己从哪儿来,要到哪里去。所以,想做得更多,想做得更好。”前不久,薛世浩编写的《红色安溪》一书正式出版,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讲好安溪故事,提供很好的素材。直到现在,每月农历初一和十五,薛世浩都坚持为县老年大学离休班学员们讲课,授课内容紧跟形势和党的中心思想,期末认真进行总结,使学习班成为我县离休老干部无可替代的精神家园。(记者陈和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争春时 赶订单2025-02-13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