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游鲤城街道北部片区,连片建设的仙游县“文教六馆”,目前正如火如荼推进中。建成后将补齐当地文化事业发展的短板,成为延续仙游文脉的文化新地标,丰富、提升群众的文化生活。
图为该县“文教六馆”建设现场。 本报记者 陈斌 摄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八二五北街与清源西路交界处的工地上,“文教六馆”项目建筑拔地而起,工人们正抓紧施工。其中,县档案馆、科技馆、美术馆合称“东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合称“西三馆”。“六馆”位于仙游县城“北进”重要区域的坝垅社区,毗邻县行政中心,建成后将与不远处的客山妈祖公园、大蜚山交相辉映。
记者看到,“西三馆”工地上,2部挖土机正在平整临时道路,50多名工人熟练地进行模板安装、外架钢管等。眼下正是该项目内部初装修的关键时刻,有关玻璃幕墙的设计正在加紧中。其中,博物馆按照国家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文化馆则将利用高科技元素,提供莆仙戏展示舞台等,目前已邀请省级专家进行多次论证。6月中旬,“西三馆”有望雏形初现。
“西三馆”项目现场负责人张锦铭告诉记者,自动建以来,每天早上6点半起,数十名工人同时进场施工。县文体旅游局工作人员一线服务,并形成一周一汇报制度,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解决施工过程遇到的困难。最高峰时200多人全部上阵,进行基础打桩和浇灌水泥,工地晚间经常灯火通明。
“‘西三馆’于去年12月陆续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力争今年10月交付使用。”“西三馆”项目经理徐红兵说,值得一提的是,“六馆”外立面的几根大柱子将结合仙游元素,仿“红木”装饰设计红色玻璃幕墙,从外观上看像是“红木”装饰架。由于“西三馆”侧重于展示性和艺术性,根据各馆的使用功能,每层柱子、结构都不一样,有弧度有造型,展现线条美。其中,文化馆总建筑面积8010平方米,侧重于展示现代文明,包括仙游非遗文化、小剧场演出等;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设计有书画库、珍品库等,将侧重历史展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1.04万平方米,建成后将与市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
“东三馆”工地上,数十名工人正在进行主体砌砖、粉刷等工序。现场负责人傅金泰介绍,正月复工以来,工人抓紧玻璃幕墙施工等,力争10月份完成初装修。其中档案馆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查询服务中心、文物库等,建成后市民可查阅各类民生档案;美术馆总建筑面积约7800平方米,主要建设培训及艺术互动中心、李耕国画艺术研究院等;科技馆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科普展览厅、县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等。
记者了解到,“六馆”计划总投资4.54亿元,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该县选择在地势平坦的区域建设“六馆”,分别按照“山院”和“水庭”的风格设计,中间以市民休闲广场、商业广场间隔开来,形成以广场为中轴线、广场道路为界的建筑组群。□本报记者 许爱琼 实习生 陈建宝 许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中国海带之乡”霞浦县海带迎来采收季节2025-04-22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