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9月17日讯(通讯员 沈尹祺 张柳娟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夜幕轻垂,诏安县官陂镇凤狮村的汤头高架桥下,一盏暖灯温柔洒落。村民们围坐在石桌旁,谈笑风生——眼前这片整洁开阔的广场,不久前还是杂草丛生、堆满牛粪的荒地。村党总支部书记张正伟用亲切的客家话,与大家聊家常、解难题、谋发展。没有讲台、没有议程,只有清茶一盏、畅谈一席,官陂镇“围炉夜话”的传统,正悄然书写凤狮村人居环境共治共享的新篇章。
广场的焕新蜕变,是凤狮村深化“四领”工作机制的生动体现。面对桥下荒地整治的难题,村党组织牵头规划,村“两委”干部主动领办、带头清理,党员积极认领责任岗位,乡贤人才则领衔献策。在村两委的带动下,乡亲们自发筹资50余万元,投工投劳,将这片荒地硬化改建成功能齐全的公益广场,成为周边群众茶余饭后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今晚大家坐在这儿,就像一家人,有啥说啥。”张正伟开门见山,把话题引向村民最关心的人居环境与生态保护。他不用照本宣科,而是用乡亲听得懂、愿意听的乡音俚语,把政策法规娓娓道来,化作贴心的“家常话”。
“村口那条路晚上太黑了,能不能装路灯?”“排水沟旧了该修了”“最近蚊子多,要加强消杀”……面对村民提出的实际问题,张正伟认真倾听、详细记录,并现场与大家探讨解决方案。小事急事,当场敲定;需协调的难题,制定计划、明确时限,承诺“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真诚务实的态度,赢得村民连连称赞。
“围炉夜话”不仅是倾听民声,更是要凝聚民力。
针对村民集中反映的屋后杂草难清理问题,村两委现场发起“全员清洁日”倡议,立即得到热烈响应。“以前觉得环境整治是干部的事,现在村里越来越美,咱也想尽一份力。”当晚报名志愿活动的张伯感慨道。从“旁观者”到“参与者”,这一转变的背后,正是“围炉夜话”所汇聚的广泛共识。
凤狮村近年来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2024年以来已完成多项民生工程,涵盖道路硬化、排水排污、绿化美化等,累计清运建筑垃圾、河道淤积物5.2余吨,恢复河道畅通面积4560余平方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不少项目的灵感与推动力,正来自于一次次石桌旁的夜话交流。
凤狮村的实践,是官陂镇深化拓展“围炉夜话”内涵的鲜活样本。
在总结新径村等地经验的基础上,官陂镇推动该模式从“听民意”向“解民忧”“聚民智”再到“促民治”不断深化。它不仅是政策宣讲的“广播站”、民情民意的“收集站”,更是凝聚共识的“议事厅”、动员行动的“发力点”。依托“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干部接单”的精准服务机制和“小微权力监督群”的透明监督,确保“围炉夜话”不是空谈,而成为解决问题的“闭环流水线”。今年以来,凤狮村通过夜话已收集并解决各类问题20余件,带动村民超百人次自发参与整治。
“以前总觉得村务离我们很远,现在手机一点就能看到村里大事小情,心里踏实多了。”村民张阿姨的心里话,道出了“围炉夜话”带来的信任与温暖。“一盏灯、一张石桌、一圈人,这是我们离百姓最近的连心桥。”张正伟说。
下一步,官陂镇将继续以党建引领,深耕“围炉夜话”品牌,将议题从环境卫生拓展至“四场”整治、绿色农业推广、乡风文明建设等领域,不断夯实群众参与基础,完善长效治理机制,推动人居环境整治走向深入。
干群同心、久久为功。官陂镇以充满温度的“绣花功夫”,一针一线“绣”出了宜居宜业、村美人和的崭新画卷。如今,“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共建共享”正逐渐成为当地百姓可感可及的日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超百万立方米 我国页岩气试产最高纪录刷新2025-09-17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