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外“街区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经常看美剧的你,一定对西方国家那种“没有围墙的住宅区”印象深刻。步行可达的百货超市、面包房,临街的咖啡馆、小酒吧,背景音乐里弥漫着《玫瑰人生》的气韵。从小就开始学英语的你,也一定对“Block(街区)”这个单词记忆犹新。其实,从字面意义上理解,Block其实是5个英文单词的缩写,这5个英文单词分别是“B-Business(商业)、L-Lie fallow(休闲)、O-Open(开放)、C-Crowd(人群)、K-Kind(亲和)”,从这5个单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街区在西方文化中是“休憩、停留、交流、娱乐的场所”;在功能上,它不仅是住宅区,还包括了顺畅通行的街道和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而与街区相对应的“封闭小区”(gated community),从英文字面意义来看,gate在名词上是门的意思,加了后缀后,它意味着“装大门”,一个装上了大门的小区,有着明确的边界和围墙,是“由城市干道所包围,具有较完善的文化生活福利设施的城市住宅居住建设的基本单位”,与集购物、消费、居住、休闲为一体的街区相比,很多时候人们将“封闭小区”称为“卧城”,因其功能性较为单一。意指仅仅是晚上睡卧的居所。
一般来说,“街区制”是住宅、商业和休闲的融合,是私有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融合,它将住宅与外部世界联通,构筑的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社会,从这一点来看,街区制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西方贸易文化,强调开放自由,从纽约曼哈顿到浪漫之都巴黎,街区制几乎遍布世界各地,而从谷歌地图上看,这些城市的肌理,大多区块小、道路细而密。
今天,就让我们在本版把国外的街区“徜徉”一番。
美国:商业文明与开放住宅集大成者
第一次听说“街区”,大部分人脑海里浮现的大概都是美剧里主人公每天手握咖啡必经的那些和私家住宅联通的精致街道。的确,在美国,纽约、芝加哥这样的大城市鲜有封闭小区和大院,道路路网非常细密工整。英文中与“街道”相关的三个英文单词“block, avenue, street”正是这种工整细密路网格局的完美诠释。在美国,道路主要分为两种类型,avenue其实指的是南北向的交通主干道,我们通常称为“大道”,而street指的是东西向较窄的“街”,城市正是由这些一条条的“大道”和“街”分割开来的,block便是由street和avenue划分的小格子,而这些“大道”和“街”,几乎都是以数字命名的。所以对于路盲的朋友来说,在纽约只要根据门牌号便能轻松地推算出目的地所临近的街道,不用担心分不清东南西北,问路的时候人们也大都习惯告诉你走过几个街区后左转或右转。
比如,“The fifth Avenue(第五大道)”是每个到访纽约游客的必经之地,这里拥有众多高级住宅区和购物商店,住宅楼几乎都是临街的,上面住人,下面经营。而美国街区制最让人惊艳的地方就在于,街道、街区和建筑构成了一个天然的有机整体,街区的设计和规划鼓励人们尽量步行,减少汽车的使用,城市里很少有天桥、地下通道以及交通隔离带,地铁站就在转角,走累了你甚至可以坐在别人家的台阶上小憩一番。而政府为了更好地引导人们融入街区、提高人们对街区的关注度,还常常举办丰富多样的街区活动,设立大量的公共空间供人们休闲娱乐。第五大道目前已经是全球租金最昂贵的零售业场所,租金高达每平方英尺1000美元。大概能够将住宅区与商业文化如此完美融合的,也就只有美国了吧。
英国:把街区保护纳入立法
提到街区制,不能撇开的一定是西方世界的老大哥——英国。英国在城市历史环境保护和居住环境维持方面在世界上堪称楷模,早在1967年,便制定了《街区保护法》,后来又将《街区保护法》纳入了城乡规划法的体系之中,作为城乡规划的街区保护制度。
我们所熟知的牛津街,便是《街区保护法》的最佳产物。作为英国首要的购物街,长1.25英里的牛津街上云集了超过300家的世界大型商场,从罗马时代起,一直到17世纪,牛津街都是从伦敦西城之外到牛津地区的必经之路。18世纪末期,大片建筑物的兴建,南部高斯弯那、北部波特曼的兴建使得牛津街初具现在的规模,而一流的购物中心始于20世纪。作为伦敦著名商业街的牛津街,还是伦敦市中心一条极为重要的交通干道,每小时有50辆公共汽车运行,4个地铁站与5条线路相连,在伦敦的公共交通运输网中占据核心的地理位置,可以说,便捷的交通干线也为牛津街的商业繁荣做了最好的补充和铺垫。
不过,早在街区制推出前,英国也曾经历过短暂的“封闭社区”时期。而在街区制推出后,街区市民们反而自发成立了不少慈善团体,积极推动开放社区的发展,最大化地利用公共服务设施,更好地为街区进行交通管制、创造步行空间和增强安全性。
日本:由“住宅团地”向“开放街区”发展
日本早期的住宅主流模式类似于我国的居住小区,开发建设与周边环境相隔离,称为“住宅团地”,城市内部也大多采用这种形式。然而,虽然这样的住宅区取得了内部环境的安全和舒适,却影响到了城市空间的连续性和开放性。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不断发展的城市化和家庭小型化使日本住宅问题日趋严峻,出于对“住宅团地”模式的反思,日本后续许多新城的设计开始采用“街区制”模式。到90年代后,日本大规模的城市及住宅区开放开始减少,而以“街区”为住宅区开发的普遍模式。
其中较为典型的幕张滨城住宅区便是一个突出的案例,它打破了封闭的住宅团地,开始注重建筑与街道的一致性,不仅在空间形态上由封闭向开放发展,还强调维系社会和文化上的地缘关系。为了形成统一的街道建筑风貌,在进行城市规划时,政府还规定了特定的壁面率。
荷兰阿姆斯特丹:开放街区里交通便捷的“单车王国”
阿姆斯特丹是我见过的欧洲最有特色、最人性化的城市,不仅仅是因为它亦正亦邪、传统文明与现代开化各司其职互不干扰,更在于它既有大城市的繁华,却也不乏舒适小城的温馨和静谧。以人性化的空间环境著称的阿姆斯特丹,亦被人们称为“自行车之都”,行走在阿姆斯特丹,无论是老幼妇孺,有钱人还是穷人,都习惯于脚踏自行车穿梭于这座古老的小城,而这都有赖于阿姆斯特丹街区制人性化的空间环境和合理的街区网格状布局。住宅区通常都坐落在运河两岸,转角你就能邂逅郁金香花市和繁华的商业街,逛完博物馆踏上电车,不多久你就可以下车买一袋薯条大快朵颐。
阿姆斯特丹是典型的欧洲旅游城市,乘游轮游览阿姆斯特丹的水路几乎是到访游客的首选,而运河所流经的区域两岸几乎都是住宅区。在我看来,阿姆斯特丹街区制的精妙之处就在于,那些当地人日常生活中的精致公寓、房船、每日必经的拱桥都和城市文化、商业文明融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和纽约一样,阿姆斯特丹也是一个注定走路多过开车的城市,公共交通非常便捷,这一点在众多街区制国家中可以堪称典范。城市在保护文物古迹的同时,保证了街区间的连通性和公共交通易达性,注重街区的混合使用,将公共服务及商业活动等融入到街区中。
巴黎:没有围墙,满足了对街区所有的浪漫幻想
对于街区制的浪漫幻想往往来自于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那些曼妙场景:晨光中,在家门口咖啡馆刚吃完brunch(早午餐)的你,在街角的面包店买一根“法棍”面包,行进数里便可以在公园怡然漫步。在还没去巴黎前,这几乎是我对巴黎美好生活的全部畅想,所以在和朋友制定行程计划时,我们敲定了一家位于拉丁区的民宿。这家民宿坐落在一个相对僻静的街区,街对面有一家小型便利店,基本可以满足日常购物需求,楼下便是咖啡馆、熟食店和面包房,走出街区五分钟不到的地方便是地铁站和公园,它几乎满足了我对西方街区所有的浪漫幻想。只不过,后来我才渐渐体会到,我们所住的这个街区并不是“完整的巴黎”,街区制便捷舒适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让人望而却步的隐患。
地球人都知道,巴黎是一个出门安全要看区的城市,尽管是开放街区,但巴黎有很多区都不大安全,网络上甚至有巴黎各区安全指数一览表。热爱去欧洲旅行的中国驴友们将巴黎的安全指数划分为0~5颗星,而出门前比较大意的我们恰好比较幸运,选在了安全指数较高的拉丁区居住。而那些安全指数较低的区域,几乎突出体现了街区制在安全性方面所有的弱点。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曾经执导过一部电影《暴力街区13》,暴力街区的原型便是巴黎的93省,这个街区几乎是“治安混乱、不可接近”的代名词。试想假若居住在这样的开放街区,公共区域内的街道上都是烟头、碎屑和狗粪,随时还要担心穷凶极恶的歹徒爬上你们家的窗子,带走你的小孩,恐怕留给你的就不止是开放的便捷,而是失序和荒凉了吧。
比利时布鲁塞尔:开放街区中隐含着“语言墙”
在比利时念书的时候,一直觉得比利时是共识民主的典范。头一次乘坐地铁的时候,听到英语、法语、荷兰语三种语言轮流播放,曾经深深为其多元文化包容并蓄的城市精神所打动。特别是在学校附近街道上,看到错落有致、精致复古的住宅后,深深地为其开放的街区所吸引。居住时间久了以后,才渐渐感觉到看似开放的街区,其实有着“隐形的围墙”。布鲁塞尔分为法语区和荷语区,这两个看似差别仅在于说不同语言的区域,其实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阶级。在布鲁塞尔,说荷兰语的人们大多属于布鲁塞尔的上层社会,他们执掌着核心产业和部门,而说法语的人们从事的大多是较为基础的行业,因此语言的差异天然地锻造了两个不同的财富区域,人们通俗意义上称其为“富人区”和“穷人区”。所以,在比利时富人区和穷人区实则为两个不同的社区,有着固化的阶级和特定的语言文化。
作为社会学概念的社区,特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居民间往往有着密切的社会交往,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在今天的城市生活中,社区往往是以地缘关系为纽带,它不仅包括人们居住、生活的物质环境,还包括了社会环境和居民对周围环境的认同和归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放街区如果设置、管理不当,也有可能固化了阶级分化。
(原标题:国外“街区”到底咋回事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