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过后,满山翠绿,清新的空气中透着一股甘甜。
在距离瑞金市中心不足3公里的位置,一口老井中汩汩而出红井水,同样是清冽甘甜。时光荏苒,世事变迁,唯独不变的它,生生不息,映照着初心,见证了红色名村沙洲坝村蜕变轨迹,见证了原中央苏区的振兴之路,也见证一代代人对红色基因的赓续和传承。
6月15日,记者追寻红色记忆,走进红色名村——瑞金市沙洲坝镇沙洲坝村,探寻专属它的乡村振兴“红色密码”。
瑞金沙洲坝村红井景区 沙洲兴盛杨梅采摘基地
沙洲坝村红井步行街
“红色名村”品牌让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
红色立村,“红井”让生活更红。在沙洲坝村,一条颇具原苏区建筑风格的“红井步行街”穿村而过,将红井景区和“二苏大”景区连接起来,引导游人唤起红色记忆,体味革命岁月……
近年来,沙洲坝村以党建为引领,由村党总支牵头,党员带领群众,紧扣红色名村建设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开发红色创意集市、美食风情街、红歌坊等街区业态,打造集红色复合文创商业空间、花园民宿、红色电影广场等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创业渠道。
“我2008年就在沙洲坝开了一家餐馆。自从步行街投入运营后,再加上我加入了红色文化志愿服务队,时常为客人讲讲毛主席在沙洲坝的故事,慕名前来的游客很多。”红军后代杨衍洪告诉记者,游客量的不断增加,为他的餐馆带来了丰厚收入。
“这条步行街建成后,通过招商引资,企业入驻,租用村民房屋,打造了100多家门店,光租金每年便可达到300多万元,这意味着每户村民平均可增加近3万元收入,同时为当地村民就业提供了不少岗位。”沙洲坝镇党委书记杨华中高兴地说。
沙洲坝村村史馆 沙洲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记者 邱业成/摄
集体经济红利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2021年,沙洲坝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57万元。盘活集体资产资源,投资1800万元建设红景大厦顺利对外招租,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村集体经济上去了,我们就更有底气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做好提升村容村貌、建设便民服务中心等一系列工作。”沙洲坝村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沙洲坝村这片红色基因浸润的圣地上,党员干部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一直努力把“民”字写大,把“民”事做细,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解难题。
“我爷爷是红军,我父亲叫杨大毛,是毛主席给他取的名。”在沙洲坝村史馆,60岁的红军后代杨小春讲起苏区时期的那段父辈往事,无比自豪,这对游客们来说也更具有了感染力。
近年来,沙洲坝村以“红井”为主线,建设了红色大讲堂、村史馆、红色影院、红色书屋、沙洲坝八一希望小学、红色驿站等,构筑起红色文化教育阵地,成为沙洲坝村鲜明的地标。同时,还建设乡村复兴少年宫、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面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村民更深入了解那段峥嵘岁月,铭记那段历史,传承好红色基因。
培育产业带头人拓宽村民就业创业渠道
“红井”带来了人流量,让不少开设民宿、餐饮的沙洲坝村村民端稳了这碗“旅游饭”,也让红军后代、党员杨瑞昌嗅到了商机。
通过村两委引荐,引进技术人才支援培训,杨瑞昌等人承包村集体350亩山地,选择种植特大杨梅树(单个果实如乒乓球般大小),并成立弄农业合作社,建设沙洲兴盛杨梅采摘基地。
当日,记者来到距离沙洲坝“红井”景区不足两公里的沙洲兴盛杨梅采摘基地,杨梅采摘时节已过,山上基地仍然一片葱绿。杨瑞昌告诉记者,虽然今年受天气影响,结果率较往年偏低,但总体来说,基地杨梅基本售罄。
“自从‘沙洲坝村’获评红色名村后,我们基地的游客也在逐年增加。人多的时候,大巴车在山下都停满了。”杨瑞昌说,近年来,基地通过土地流转,为村集体带来了一定经济收益,也为50多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景区的高人流量也为基地带来了不错的收益,且正在逐年增加,一举多得。
近年来,沙洲坝村党总支正加大力度培育乡村旅游产业致富带头人,不断扩宽村民就业创业渠道,创新推行“人才+发展”新模式,完善人才驿站功能,开设乡村振兴直播间,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村民鼓足腰包、增收致富。
如今的沙洲坝村,道路通达荷塘清,改水改厕饮水净。在不同的时间维度里,经过一代代党员干部的苦干实干、攻坚克难,一步一脚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钟冬梅记者涂文华、曹智健、乐伟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