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45分钟延长至72分钟、68次提问
朱成山介绍,公祭仪式后,参观和会见活动原计划安排45分钟,但由于总书记对这段历史和幸存者特别关心,不断提问,时间延长至72分钟。
“我仔细回忆,总书记一共问了我68个问题。”朱成山说,当了22年馆长,给无数国内外政要、专家学者讲解,但习总书记是提问最多、最专业的,显然,总书记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是有长期积累的。
朱成山回忆,总书记参观过程中不时驻足,每次都有提问。其中停留时间最长、听取讲解最多、提问最细的集中于“遇难者名单墙”“遗骨坑”“零散屠杀展板”和“日本老兵展板”,时间都在3分钟以上。
“这里有多少(名单)?”“能不能再多收集了?”“当时那些军队的建制有记录吧?”“这些人是军人还是百姓?”……在遇难者名单墙前,总书记提出一连串问题,并提及以色列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研究。
他指着“杀人比赛”展板前展示柜中的一把军刀问:“这是他们用的刀吧?”他又指着“杀人比赛”中的日军刽子手问:“他们被处决了吗?”
在南京大屠杀主战犯谷寿夫被判处死刑的展板前,朱成山向总书记介绍说,谷寿夫临刑前两腿发软。总书记说:“这个家伙也有怕的时候啊!”在看到“百人斩”两名战犯被执行死刑的照片,总书记说:“好,害怕了吧!”
对于国际人士救助南京难民的情况,总书记十分关心。他特地问到了国际安全区内拉贝、魏特琳等人和后代的情况。
最让朱成山惊讶的是,总书记不仅知道松井石根,还知道武藤章、柳川平助等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指挥官的情况。“很多专业人士对此都不见得了解。”朱成山说。
重托与责任
在会见了幸存者和遗属代表后,总书记对朱成山说,你现在是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权威专家了。以后你准备怎么去做?是不是还有一些课题要再发掘?
朱成山回答:“过去从宏观层面去发掘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现在我增加了从微观层面的研究,包括家族史和个人的受害史,因为国与家是连在一起的,没有国家的强大,老百姓的生命就没有保证。”
听到这里,总书记说:“这个很好!”
朱成山回忆说,临别前,总书记叮嘱大家:这次举办了国家公祭仪式,以后每年都要举行。这个馆建到现在这样,做了很多努力,硬件、软件还可以,但需要进一步完善。
“总书记的提问,对纪念馆的关心,对国家公祭的关心,对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的关注……对我个人而言,是重托也是责任。”朱成山说,我一定按照总书记的嘱咐,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传承下去。(记者:霍小光 蔡玉高 蒋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入轨 中国星座点2025-05-1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