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无党籍台北市长候选人柯文哲日前出席“工程界城市志工团誓师大会”时表示,真正的意义在于把市长的权力拿回来,交还给全体市民。在台北市长候选人首场电视辩论会的申论意见中,柯文哲也再次强调要把“市长权力还给市民”。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对此发表社评说,口号很漂亮,问题是究竟要如何实践呢?
柯文哲提出漂亮的口号要把“市长的权力还给市民”,然而在很难有配套措施及与现行制度运行有许多重叠情况下,终究只是空话一句。(图片来源:台媒)
根据柯文哲在辩论会的申论意见,把市长权力还给市民应指“重大政策先透过公民论坛来讨论、预算编列开放市民参与、充分揭露当局的资讯,保障市民对市政议题的提案权和监督权。把一切摊在阳光下,让市民来检验。”如此做的目的是要让“任何人只要努力,就可以有机会;这个城市不应该继续被权贵垄断、也不应该因为蓝绿而无法进步。”
将“市长权力还给市民”,的确是非常动人的口号,也可能会打动对现行政治发展有所不满人士的心,但是为何过去鲜有候选人提出此种想法呢?是因为柯文哲最聪明吗?其实民主政治本来就是人民同意的统治,人民经由选票将权力由交执政团体来统治,再用选票选出议员来监督执政团队,市长透过市民所赋予的权力将竞选政见付诸实现并接受监督。既然已同意授权,应无还不还回的问题。
柯文哲如今提议要“将市长权力还给市民”,不仅违反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政治运作原则,也凸显作为“政治素人”的柯文哲,对于实际政治运作理解的不足。实际上,在没有相关配套措施的情况下,贸然想要将市长权力还给市民,不仅无法达到让市民参与市政的效果,反而会造成推动市政的混乱。
可以想见,最后的结果不是柯文哲刚愎自用续推,让整个市府团队鸡犬不宁,就是沦为美丽的口号,使政见成为永远无法兑现的芭乐票。不论是上述何种情况,都会让台北市经历四年的发展停滞。在全球城市竞争愈来愈白热化的时代,台北市有足够的资产,经得起四年发展停滞的实验吗?
就以“重大政策”为例,到底怎么定义呢?由谁来定义呢?若是完全由市府团队定义,市民究竟又能参与多少呢?会不会如一位丈夫所讲的“家中大事由他决定,小事由太太决定,不过到目前为止,家里没发生过大事”呢?更何况“重大政策”势必牵涉到许多专业知识,一般市民在专业知识不足的情况下,又能参与多少,最后恐怕还是必须由专家提供意见,试问与现行制度又有什么差别?
至于公民论坛讨论,究竟要有多少公民参与论坛才算数。人数少则缺乏代表性,有一定公民数的参与又旷日废时;若是通过网络表达意见,又无法搜集不用网络的公民的意见,能达到预期效果吗?更何况论坛的想法,忽略了许多公民会选择“理性的无知”变数。因为对于许多公民而言,关心公共事务的收获,会比他们花同样时间工作的收益少,所以选择不参与讨论的“无知”!
此外,保障市民对市政议题的提案权和监督权,也会与现行议员的职责有所重叠。若是议员的工作大部分都被市民取代了,试问台北市的公民还要花税金来养这些议员吗?若是两者的职权造成冲突,到底要听谁的呢?市长不用经常性地面对市民的质询,却需要面对议员,最后的结果如何?不言可喻!
尽管柯文哲提出漂亮的口号要把“市长的权力还给市民”,避免城市发展被权贵垄断,然而在很难有配套措施及与现行制度运行有许多重叠情况下,把“市长的权力还给市民”,终究只是空话一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