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女白琴”接受媒体采访
《父后七日》电影海报
2月27日,台湾媒体争相转发这样一条新闻:BBC(英国广播公司)针对“孝女白琴”做了一篇深度报道,详细介绍台湾特别的葬仪文化。对大陆读者来说,“孝女白琴”恐怕也是个从未听过的名词。其实,这在台湾是职业哭丧者的代称,类似的还有“五子哭墓”。虽然有人认为这些丧葬习俗是迷信糟粕,但殡葬业者却强调这些更像是针对亡者家属的“悲伤辅导”。甚至殡葬师也是个需要经过考试才能取得资格的职业。
从“孝女白琴”到“电子花车”
台湾葬仪文化源自闽南地区,但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葬仪元素,让BBC都好奇到专门做深度报道的“孝女白琴”可谓其中的代表性符号。所谓“孝女白琴”,其实就是职业孝女的代称。按照中国的传统葬仪,双亲亡故后,子女于灵前哭丧以尽孝道,是谓孝子孝女。而“孝女白琴”原本是台湾布袋戏中的一个角色,这个角色在戏中披麻戴孝四处奔走完成亡母心愿,广为人知。后来,替家属哭丧的行当诞生,就被冠以“孝女白琴”的称呼。出现在丧事中的“孝女白琴”往往要替亡者“哭路头”,从外面一路嚎哭跪行至灵前,带动家属释放悲恸心情,相当敬业。
除了源自布袋戏的“孝女白琴”,台湾民间的葬礼上还会出现源于歌仔戏的“五子哭墓”丧葬阵头。除了类似“孝女白琴”的哭丧作用外,这种走在出殡队伍中的阵头表演更有为葬礼撑场面、替家属挣面子的意思。这也就是台湾中南部乡间办丧事还会出现热闹花哨的“电子花车”的原因。媒体曾经报道,台湾民间办丧事请来的电子花车,经常会看到女艺人的火辣表演,其中不乏脱衣舞、钢管舞等与丧礼气氛全然不搭的节目出现。据台湾朋友介绍,虽然葬礼本身是令人悲伤的事,但现在已经演变为一种商业气氛浓厚的“殡葬综艺事业”,似乎越热闹、阵仗越大,才越对得起亡者。
复杂葬仪催生千亿年产值“今嘛你的身躯拢总好了,无伤无痕,无病无煞,亲像少年时欲去打拼。”这是台湾电影《父后七日》中“师公”为女主角亡父招魂时说的台词。事实上,据导报记者了解,台湾民间的丧事流程比大陆很多地方都要复杂,基本是一套佛道合一的仪式。简单说,病人临终前要从医院回到家中,称为“徙铺”;亡者过世后至出殡前,还有遮神、安灵、哭路头、入殓、守灵、作七、大殓、封钉等十多项仪式。
如此繁琐复杂的丧仪,对亡者家属而言显然是件身心俱疲的事情,提供各种殡葬服务的行业应运而生。特别是台湾正迈向高龄化社会,殡葬业产值更是逐年增长。根据台“内政部”的数据,台湾每年的殡葬业产值高达1330亿元(新台币,下同)。相关业者提供的服务相当细致多元,从净身崇礼、会场布置到葬礼司仪、遗体美容修复,都有专人提供专业服务。为了让亲人风光大葬,亲属花在丧事上的钱一般也毫不手软。普通土葬费用接近50万元,火葬也要二三十万元。甚至有的殡葬业者主打“高档服务”,推出诸如“大体SPA”等项目,费用更以数万元计。
殡葬师持证上岗做“悲伤辅导”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殡葬业很长一段时间都缺乏管理,甚至出现黑帮垄断葬仪社,为抢夺亡者尸体大打出手的混乱状况。为了规范殡葬行业,台当局陆续对殡葬服务加以规范、培训以及进行资格考试。从2008年开始,殡葬行业从业人员必须要考取“丧礼服务职类技术士”才能上岗服务,也就是俗称的殡葬师。导报记者在一份台湾的殡葬师考试模拟试卷上看到,考试题目非常细致具体,不仅有“悲伤抚慰的两种最基本技术”,也有“点主仪式中背负神主牌的人是谁”这样的问题。
虽然要考证,但殡葬师在台湾可是个颇为热门的职业。据导报记者了解,刚入行的殡葬从业人员就能有三四万元的月薪,资深一点的殡葬师收入很容易达七八万元,媒体上也不乏“美女大学生抢做殡葬师”等报道。不过,或许是出于过去对殡葬业黑道横行的不良印象,不少台湾民众对这个行业并不太认可。
导报记者问过好几位台湾朋友,他们大多认为现代人应该简化丧葬仪式,由殡葬业者大操大办的葬礼充满商业味,难以体现亲属哀思。但也有朋友告诉导报记者,殡葬业者提供的并不只是所谓迷信艺术,整个过程也很重视对亡者亲属的心灵抚慰,“用他们的话来说叫悲伤辅导吧”。而此前接受BBC采访的“孝女百琴”刘君玲也强调,生者需要借由自己引导,在哀戚氛围下“彻底宣泄心中的抑郁难过”。
记者观察演给活人看的葬仪?
看过电影《父后七日》的观众,应该对电影中光怪陆离的台湾葬仪文化印象深刻。无论是口中念念有词、引导女主角兄妹完成葬礼的“师公”,还是欣然投身“殡葬综艺事业”的“孝女白琴”,似乎都与现实世界中存在一段距离。也有大陆朋友看过这部电影之后跑来询问导报记者,“台湾的葬礼真的这么热闹,神明都有吗”?说实话,导报记者并未参加过台湾式的葬礼,但仔细询问过不少台湾朋友,他们基本都很认可这部电影对台湾葬仪的描述。
慎终追远是中国人的传统,基于这种传统而来的各种葬仪风俗,原本都是为了展示子女孝道,好让亡者安心长眠,早登极乐。虽然殡葬行业在台湾发展许多乍看与肃穆的葬礼气氛背道而驰的“节目”,但是对家属而言,或许这也无妨于他们心中的悲伤。对于那则儿子为亡父请来电子花车女郎大跳钢管舞的新闻,虽然舆论批为“伤风败俗”,但儿子坚持认为老父泉下有知,看到这个肯定很高兴。或许这就是台湾式的葬礼逻辑,虽然悲伤着自己的悲伤,但是也要以活人的方式,办一场演给活人看的葬仪,如此才能告慰亡者,求得心安。(海峡导报记者燕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