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夜市在逐渐没落,以往文林路店面一店难求,但现在却有8个店面同时招租夜市。”
近日,台北士林老街商圈繁荣促进会理事长苏文山的一番感叹,引起台湾舆论热议。
夜市,曾是陆客心中“台湾最美的风景”之一,但它似乎已消失在大家的视野中很久了,偶尔从新闻上看到,也往往是天价宰客、空铺招租、品质崩坏等负面新闻。
导报驻台记者走访全台几家夜市,发现随着陆客的减少,台湾夜市不只是人潮和营收的缩水,而且正在经历根本性的“生态崩坏”。
▲六合夜市的这个老板,以前每天要备400斤蚵仔煎,但现在只需备200斤了
▲支付宝二维码还在,只是扫码的陆客没了
▲陆客少了,店铺不断转租,夹娃娃机乘机抢进
台湾夜市,陆客还剩多少?
以前每天卖400斤蚵仔煎,现在减半
大名鼎鼎的六合夜市,曾是陆客游高雄的必到之处。六合夜市发展促进会的办公室,就在夜市入口处。载着陆客的游览车,都在这里上下客,热闹的景象透过办公室二楼的窗户一览无余。
“陆客最多的时候,楼下的游览车每天都有100多部。”詹金翰是六合夜市发展促进会的常务理事,向导报记者介绍情况的话语里,充满了对昔日胜景的怀念。他说,目前每天到六合夜市的陆客团游览车,缩水到了二三十部。
导报记者实地走访后,感觉情况或许更不乐观。也许是非周末的关系,当晚六合夜市人潮只能用稀稀拉拉来形容。而这稀稀拉拉的人潮中,几乎没有陆客团,只是极少数自由行陆客。
这番景象从2016年就开始存在,陆客潮最盛时,六合夜市的蚵仔煎摊子篮球比分直播:期间每天光食材就要准备400斤(台斤,下同),“这两年,老板发现只需要准备200斤了”,詹金翰满脸都是无奈。
比起连人都没有多少的六合夜市,台中的逢甲夜市看上去“正常”些。特别是周末的逢甲夜市,黄昏时分就熙熙攘攘。但这攒动的人潮中,留心去听就能发现,很少听见陆客的口音。就在两三年前,陆客的口音在这里随处都能听到。
家住台中、在大陆工作的台青罗健育陪同导报记者走访逢甲夜市。在他看来,“我每次回台中,确实都能感受到逢甲夜市陆客变少了,增加的是东南亚游客的面孔”。
至于台北的士林夜市,由于各种负面新闻“名声在外”,被陆客“嫌弃”已经很长时间了。还愿意来台湾观光的陆客,更愿意选择口碑不错的饶河夜市。
少了陆客,夜市还剩什么?
店铺转让频繁,夹娃娃机乘机抢进
台湾观光夜市的特殊生态,有其形成的独特背景。大批陆客的到来,则迅速改变进而“重塑”了这种生态。而当陆客消失之后,台湾夜市还留存着种种“遗迹”。
作为台湾夜市中规范管理的代表,其实六合夜市的每个摊子上都贴着支付宝的二维码,只是如今没有了扫码的陆客。除了随处可见的支付宝二维码,还有看上去其实不太像夜市小吃的海鲜热炒。
据詹金翰介绍,六合夜市有多达四五家海鲜热炒,都是当时为了适应陆客需求而开张的。“陆客来夜市喜欢吃海鲜,所以这类业态迅速从原本的一两家扩张到了四五家。”类似的还有各种伴手礼店和药妆店,都是为了陆客消费需求应运而生。一路穿行六合夜市,路边最醒目的,就是装修光鲜的药妆店。
除了“遗迹”,士林夜市和逢甲夜市在失去陆客之后,还出现了一种非常诡异的“娃娃机现象”。特别是逢甲夜市,短短一条200米左右的巷子里,夹娃娃机竟然就多达10家。是消费者忽然沉迷于夹娃娃吗?其实不是,这些店内几乎看不到消费者,空寂的店铺与街上的人潮形成了非常荒诞的对比。罗健育告诉导报记者,台湾的夹娃娃机经常是多人合伙,交了加盟费之后就坐等赚钱。事实上根本没有多少客源,导致店铺不断转租,夜市商圈生态不稳。台湾旅行同业公会召集人李奇岳也认为,消费环境变差,致使摊商退场,“赚快钱”的夹娃娃机业者借机进驻,这无疑是个警讯。
陆客不来,其他观光客弥补不了吗?
连日韩游客都没法跟陆客的消费力比
乍一看,“陆客不来导致夜市衰败”似乎很合逻辑,毕竟陆客彪悍的消费力人所共知。不过,再细想一下就能发现问题所在。其一,在陆客赴台观光之前,这些夜市难道就不做生意了吗?其二,蔡当局声嘶力竭推动“新南向”,祭出各种招数吸引日韩及东南亚游客,为何补不上陆客的缺?
夜市是消费链条的末端,很多真相都藏在细节里,业内人士自然能见微知著。王国星是台中人,在厦门工作多年,前两年回家乡养老,目前在开计程车,时常载客到逢甲夜市。“不要看逢甲夜市现在人潮还不少,那是因为商圈范围已经比两年前缩水了两条街!”据他观察,夜市衰退的真正原因,除了陆客因素之外,最重要的是没有了内需动力。“年轻人这么苦,摆脱不了低薪;中老年人遭遇年金改革,消费意愿也大大降低。”
而对蔡当局不要陆客转攻日韩及东南亚观光客的做法,詹金翰相当不以为然。据他观察,消费力最高的是陆客团,其次是自由行陆客,日韩及东南亚客人根本无法与之相比。台北市商圈产业联合会副理事长、士林老街商圈繁荣促进理事会理事长苏文山也认为,东南亚客人多是自由行,消费能力不要说跟陆客比,比在地的台北市民还不如,一个陆客的消费量搞不好可以抵一个东南亚团。詹金翰还提及,东南亚游客是拿了蔡当局的补贴来观光的,抱的是随便逛逛没什么好买的心态,消费能力当然让人“捉急”。
手记
台湾夜市成也观光败也观光?
事实上,蔡当局政策和两岸关系影响,对台湾夜市的发展来说都是“外因”,一切盛极而衰都有其内在的必然。那么,这种“内在的必然”,对台湾夜市来说是什么呢?或许可以从“观光”二字去找找原因。
若说夜市这种事物,当然不是台湾独有,大陆夜市遍地都是。台湾真正将其发扬光大的,是把面向在地居民的夜市,变成了面向境外游客的“观光夜市”。无论士林夜市还是六合夜市,都高度“观光化”,在迎来大批观光人潮的同时,也都存在着天价宰客、本地人“逃离”的负面新闻。这种高度依存游客的生态,导致的结果就是一旦游客不去,夜市营收立刻一落千丈。
高度“观光化”的夜市生态,还会造成产品雷同、同质性高等问题。走访数家夜市之后,导报记者发现,几大观光夜市虽然知名度高,但卖的食物如同互相克隆,很难找到真正在地化、代表性的小吃。蚵仔煎、木瓜牛奶、火焰骰子牛……几乎是观光夜市的标配,很容易就产生审美疲劳。
另外,“观光夜市”虽然曾让台湾的夜市文化走在亚洲前列,但随着游客对消费体验的需求提升,夜市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消费升级。在这一点上,台湾的观光夜市显然落后了许多。台湾入境旅游协会王全玉就对媒体直言,台湾虽然具有美食优势,但千万别再打夜市牌,因为东南亚国家的夜市文化早已提升为餐厅文化,相较之下台湾夜市只能让境外旅客观感不佳。
可以说,台湾夜市所经历的,远不止“陆客不去”。作为台湾观光曾经的招牌,台湾夜市所失去的,也绝对不止是陆客,恐怕还有创意和企图心。
导报驻台记者燕子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