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年末,台湾各县市掀起一波“抢钱大战”。日前,台当局“行政院”通过“公债法修正草案”,对各“直辖市”借债上限进行控制,引发地方诸侯的强烈反弹,目前这项草案已排入“立法院”议程,“立委”齐声表态:“保证不会过”;另外,攸关各县市财源的“财划法修正案”上周也开始审议,朝野20个版本展开角力。“公债法”和“财划法”关系到地方政府的“钱袋子”问题,可以预见,这两个“法案”的修正将成为年底前岛内政坛的压轴大戏。
台当局修正“公债法”引发蓝营地方诸侯反弹
“公债法”是“公共债务法”的简称,通俗地讲,它是约束公家单位向银行借钱行为的一部“法令”。台湾以前只有台北、高雄两个“直辖市”,现在加上近日新升格的桃园县,共有六个。面对新形势,台当局对“公债法”进行修正。而日前出炉的“行政院版”草案,核心理念就是债务上限不调高,也就是说“饼还和以前一样大,但分的人变多了”,并纳入预警、强制还本制度。按这个版本,台北市政府的举债额度被砍了一半,而其他“直辖市”均有所上升。
这个草案引发台北市长郝龙斌强烈反弹,称这是“雨天收伞”,将严重冲击台北市的财政和公共建设,捷运也会停工,因此绝不接受。其他“直辖市”虽然举债额度增加了,也都不满意,尤其是台中市。台中市议员陈清龙炮轰“中央”,称台中的举债额度只有台北的一半,同样是“直辖市”为何差别这么大?并建议把台中BRT(快速公交)项目停掉;而台中市长胡志强则串联台中区域“立委”,自提版本。不分蓝绿,已有很多“立委”表态,“保证不会让这个版本在‘立法院’过关”。
面对各方反弹,台湾淡江大学大陆所教授潘锡堂认为台当局是“好心办坏事”,对县市政府举债设限有其必要性,“这是为了避免债务累积过多,债留子孙”。而据“立委”罗淑蕾透露,目前全台举债15万亿元(新台币,下同),加上隐性债务已高达20万亿元。国民党“立法院”党团书记长吴育升说,他不反对“行政院”的草案,“大开举债上限才会全民皆空,应用全台的角度、财政总负担来看问题”。
“财划法”开始审议各县市都想跟当局多要钱
不给多借钱,就请“中央”给钱!台湾正在修正的另一部“法令”———“财划法”(即“财政收支划分法”),就是为解决“中央”、地方税收重新分配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台湾财政实行集权体制,不但地方收入来源由“中央”决定,地方支出也受“中央”严密控管,这造成了岛内县市政府支出偏高,而自有财源偏低的怪象。台当局针对“财划法”有几次“修法”,但多数县市的财政不足问题并没得到根本解决。近几年,台湾多个县市升格为“直辖市”,“财划法”的修正再度提上日程。新北市长朱立伦日前痛批“财划法”拖太久,新北市“大人穿小衣”,“若再不修订,新北市就是假升格”。
11月26日,台“立法院”开始初审“财划法”草案,朝野多达20个版本参与角力。其中台“财政部”的版本,是将地方整体财源从4511亿元增加至4949亿元,将营业税、烟酒税全数分配给地方。而民进党版本则让台当局释出高达2540亿元给地方,“财政部长”张盛和明确表示“很困难”,但他保证,一定会实践“只增不减”的分配原则,地方政府绝不会吃亏。不过一些穷县担心,新版“财划法”或将偏向“直辖市”,最终导致“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各县市都想多要钱,台当局如何在满足“直辖市”要求的情况下,又让穷县满意,面临难题。
观察
政治民粹化酿出的苦酒
台当局在“公债法”和“财划法”修订上面临难题,究其原因,就是台湾没钱,“政府”财政处于“僧多粥少”的困境!
近十几年来,台湾经济增长缓慢,“政府”又年年减税,台当局的财政面临极大压力。明明没那个财力,却先后成立六个“直辖市”。升格为“直辖市”,并非说说就能做到,要有相应的财政体制相匹配。钱不是万能的,没钱,万万不能!由于台湾没钱,“中央”与地方之间、“直辖市”之间、普通县市与“直辖市”之间为钱的事,争得不可开交,现在台当局终于尝到盲目升格酿出的苦酒。
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开放党禁、报禁后,民粹化代替专业化的思考,并主导岛内政治走向。各政党为选票漫天开支票讨好选民(包括减税、县市升格),赢得选举之后,才发现这些支票很难兑现。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兑现,结果造成更大的财政亏空,真正的民生建设却因此耽搁。如今,台湾上下都在为民粹化付出代价。(海峡导报记者薛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