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滋秋雨发新绿,尘埃散尽换新颜。连续几场秋雨洗礼过后,位于大田县上京镇的永安煤业后畲矿区,碧空如洗,宝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与灿烂的格桑花相映生辉。这里原本是废弃的煤矸场,进行平整后,投资3000万元,新建150亩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5兆瓦,年发电量550万千瓦时。
这里是矿区还是光伏产业区?让人心生疑问。
从疯狂卖矿到生态重建
大田县是我省重要矿产地,长期以来受立地条件、矿山开发、人为开荒等多种因素影响,水土流失点多面广、形势严峻。根据2011年遥感普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39.83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1.95%;其中矿山水土流失面积18.52万亩,占全县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6.5%。
前坪乡的铁矿资源占大田县矿产总量的40%以上,有近700年开矿史。
“川石矿区的铁矿十分抢手。”前坪乡矿业公司经理林生钟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鼎盛时期,人口只有6000多人的前坪乡,拥有14家矿山企业、29个采矿场和13家选矿厂。矿产资源的粗放开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矿山严重水土流失,从而导致水环境污染,山体满目疮痍,露着被铁铲、炸药与挖掘机刨开的“伤口”。
生态重建,迫在眉睫。大田人痛下决心整治经年沉疴,瞄准绿色转型,全力打好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
2012年,大田县被列为全省二类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国土资源部和省财政厅、水利厅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了重点倾斜。
矿山治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大田县在全省率先开展“天地一体化”水土信息数据中心试点,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对全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对全县18个乡(镇)的水土流失斑分强度、分类别进行精准防治,做到一乡一策、一村一策、一地一策。
经过不懈努力,根据遥感监测,截至2016年底,大田县水土流失率下降为10.38%,比2011年下降1.57个百分点,下降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7年,大田县在编制完善“十三五”矿山水土流失治理计划基础上,制定了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确保利用三年时间,全县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14万亩,水土流失率控制在8%以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莆田绶溪公园:夜乘水上巴士观“铁花”2025-02-2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