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难预料的是,“女性腋毛大赛”招致了许多恶评。不少网友将此斥为“无聊”“恶心”,认为女权在中国已经被“玩坏了”。
然而,这项网上行动却引来了许多国际媒体的关注。包括CNN、BBC、《纽约时报》、《卫报》在内的西方媒体都对此进行了特别报道,并将之解释为中国的女权主义者对于性别不平等的反抗。“她们所反抗的是一种双重标准:为什么女人必须剃腋毛而男人没有这个必要?”—CNN在报道中写道.“这项‘腋毛大赛”发生在一个对于中国的女权主义运动者来说特别艰难的时刻。”—《卫报》特别指出,“女性的人权之战,以腋下之名”—这是《纽约时报》为此拟定的新闻标题。
西方媒体的这种解读源于他们的本土经验:类似“不剃腋毛”这样的活动,在西方国家已是屡见不鲜的女权号召。美国的“Armpits4August”运动就鼓励女性不剃毛,还得到了许多名人的支持和响应。Lady Gaga就一度将自己的腋毛染成鲜亮的蓝色,并在演出中进行夸张的展示。
而从2008年开始,美国亚利桑那州公立大学Breanne Fahs教授就持续开展着一个“课堂实验”:在她的“性与身体”课程中,只要女生保留包括腋毛、腿毛在内的所有体毛,男生处理掉脖子以下的体毛,持续十周并记录心得体会,便可获得额外的课程加分。在Fahs教授看来,剔除毛发,象征着一种服从;它意味着交出权力,放弃某种原本拥有的东西。多年的课堂实验结果让她发现,男人在决定如何呈现自己的身体时,拥有更多选择和更多权力;相比之下,如何处理体毛的自由只存在于女人们的“想象”之中。
至于为什么在当代社会中,女性被认为有必要处理腋毛,女权主义者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一种解释认为,毛发是一种隐喻,一种人们用自己的身体经历的性别符号;一般来说,人们认为男性毛发越多、越有“男人味”;而女性毛发越少,越有“女人味”。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女性剃毛是一种男权的表征,其作用是促进性别的两极分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