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玉案破了,但我们的隐私仍在裸奔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隐私
备受关注的“徐玉玉案”终于尘埃落定。
8月24日,“徐玉玉被电信诈骗致死案”关联案件一审宣判,向陈文辉等人出售徐玉玉信息的杜天禹被指控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名成立,被判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6万元。
公诉机关指控,2016年4月初,被告人杜天禹通过植入木马等方式,非法获取2016年山东省高考考生个人信息64万余条,并向陈文辉出售考生信息10万余条。陈文辉利用购买的上述信息实施电信诈骗,造成临沂市罗庄区高考考生徐玉玉死亡。
据了解,在“徐玉玉案”中,个人信息遭到泄露是导致徐玉玉遭诈骗致死的重要原因。除了“徐玉玉案”,近年来已有不少新闻报道用事实和数据告诉我们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有多严重。那么,在新闻事件的背后,现实中我们的信息又该如何保护?
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谁在“偷窥”你?
大多数人对以下几种情况一定不陌生:刚买完房,手机会接到多家开发商、中介机构的电话或短信;孩子刚出生,推销婴幼儿产品的广告纷至沓来;车险一到期,各大熟知你信息的保险机构就开始“轮番关怀”……
《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曾指出,公民个人信息遭受侵害的程度令人触目惊心。在对全国100多万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研究后,该报告披露,超过70%的人认为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81%的人收到过熟知个人信息的陌生来电;53%的人因网页搜索、浏览泄露了个人信息;因租房、购房、购车、考试和升学等泄露个人信息后,受到营销骚扰或诈骗的高达36%。
现实中,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徐玉玉案”更是引发了全社会对于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的关注和讨论。究竟是谁泄露了公民的个人信息?谁又购买了这些信息?
据有关警方介绍,导致大规模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主要有两个,一是黑客攻击,虽不掌握信息资源,但利用“流氓软件”获取并泄露大量信息;二是握有大量个人信息的相关企业、单位、平台“内鬼”。
公安部网络技术研发中心主任许剑卓曾公开表示,目前对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危害最大的主要是银行、教育、工商、电信、快递、证券、电商等行业。由于这些行业掌握大量个人信息,内部人员更容易泄露数据。
据悉,去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2100多起,查获公民个人信息500多亿条。在5000多犯罪嫌疑人中,属于各行业内部的人员有450多人。
北京市西城检察院民事检察联络员程晓文指出,鉴于国家机关或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机构,掌握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因此需肩负更大的保护责任,对他们的要求和惩罚也应相对严格。
个人信息流向何处?此前有检察院相关人士表示,购买个人信息最多的,是那些“需要推销广告信息、出售假冒发票和垃圾信息发布源头的人”。其中,房地产中介、理财公司、保险公司、母婴及保健品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等日渐兴盛的产品推销和服务企业,是对个人信息趋之若鹜的核心群体。
个人信息流向的另一个终端还有诈骗团伙。当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大量个人信息后,盗窃、电信诈骗、绑架、敲诈勒索等刑事犯罪也随之而来,比如“徐玉玉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