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用不上 公式定理无用
在高中科学教育中的另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很多知识将来用不上,例如数学公式和物理定理等,因此没必要学。对于这个问题,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说:“我是学数学的,现在很多物理知识的确记不住了。但物理是无用的吗?我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思想方法已经成为思维的一部分。”
王殿军说,进入大学后,理科不再学文,文科不再学理,大部分人的理科素养或文科素养就到高中为止,“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认识到自己将是学生在某个领域的最后一位教师,可能教学就会不一样了”。
朱邦芬对此有同感。他以物理教育为例说,高中物理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培养物理学家,除了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原理外,还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科学思维的准则和方法,“如根据基本原理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认识实验对于检验理论的重要性、在考虑复杂现象时抓主要矛盾的能力、具有数量级的概念等。只有这样,才不会随便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就轻易相信”。
培养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脱离知识学习
只重视知识灌输而忽略能力培养,是教育界早已关注的问题,并已经开始着手改进。
但朱邦芬认为,在改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片面强调能力培养,认为很多知识可以通过自学获得。
朱邦芬认为,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相辅相成,在不同的阶段要取得不同的平衡”。对于优秀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应更多养成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和习惯。但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育,基本齐全、概念正确的基础知识传授是必要的。朱邦芬说:“知识的传授应该成体系,脱离学习知识、空谈能力和过程,只能培养出只知皮毛的夸夸其谈的空谈家。”
科学教育 教学生千奇百怪的解题方法
在当校长前,王殿军曾是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他笑言自己的女儿上了几次奥数就被他喊停了。“她问我的题目我都做不出来。”王殿军说,不是因为题目难,而是奥数班解题的方法是“不正常”的。
在王殿军看来,良好的科学教育不是要教给学生千奇百怪的解题方法,这反而会让学生们“思维走歪了、兴趣学没了”。从定位上,在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解决未来全民科学素养整体水平提升的问题。他说,科学教育要真正做好,必须做到内容丰富、有层次,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全科开考,可以引入平均成绩点数(GPA)的方法。同时,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改变升学方式,让学生的所有时间都成为有意义的学习时间。
朱邦芬认为,高中科学教育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对学科主要领域有正确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他提醒说,“一刀切”式降低课程要求,不仅达不到减负的目的,而且在学生基本素质培养上无所作为,甚至还有所倒退。而高考毕竟有选拔人才的重要作用,考试要有一定区分度。
朱邦芬建议,对报考一流高校、一流学科的学生,增加相应的选考科目,这样既不会增加报考普通高校学生的负担,也有利于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谁赢得高中,谁赢得未来。”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科学教育承担着提高全面科学素质的任务,更与未来科学家的培养息息相关,“虽然很难,但必须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