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博物馆民俗文化展厅,龙舟展示看台前,涌动的人潮形成流动的弧线。一批天津游客聆听讲解员讲述莆田龙舟竞渡历史,近距离观赏龙舟构造和彩绘纹样。
昨日,一批天津游客在市博物馆观龙舟听讲解。
“小满”节气,梧郊龙舟队试航白塘湖至玉湖赛道。
上梧村龙舟,硬木雕刻的龙头高高昂起,十分醒目。
“这艘龙舟是涵江区白塘镇上梧村梧郊龙舟队捐赠的。”市博物馆馆长游国鹏告诉记者,1985年,这艘龙舟作为涵江区主船参加城厢区首届龙舟邀请赛,获得“风格奖”。
正值“小满”节气,民间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近来雨水充沛,木兰溪水盈满。白塘湖上,一艘与市博物馆藏品“同款”的龙舟首度试航白塘湖至玉湖赛道,为今年端午期间参加展演竞渡的百艘龙舟“探路”。
站在龙头的鼓手,抡起鼓槌砸向鼓面,“咚!咚!”的节奏如惊雷炸开,梧郊龙舟队的27名队员整齐划一,木桨同时劈开水面,激起银箭似的水花。
上梧村龙舟为“鸡公仔”或“老船”式样,硬木雕刻的龙头高高昂起,十分醒目。
上梧村龙舟协会负责人吴国清介绍,当地龙舟竞渡,“鸡公仔”龙舟领头,先沿水面划一圈,意为保平安、镇龙舟。比赛时,鼓手和锣手挥舞着棒槌,龙舟队员“听鼓下桡”,先是坐着摇橹,后是半蹲半站式地划桨。站在船头的指挥高喊“加油—加油”,为龙舟队员鼓劲。终点建两个彩门,中间上空悬一彩球,龙头先碰上彩球者为胜。
“莆阳何故有龙舟,飞溅浪花水乡流”。白塘湖水域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是全省最大的淡水湖,也是端午龙舟竞渡的绝佳赛场。莆田民俗专家认为,白塘龙舟是宋代抗金英雄李富操演水军演变而来。南宋时期,元兵水师逼近汴京,韩世忠向李富请求率领三千莆田水军驰援,李富率领骁勇善战、训练有素的李家水师一战而获全胜。此役使元军多年不敢侵犯宋土。此后,白塘龙舟竞渡成为莆田李家水军的武备练兵形式。龙舟有高高的翘头,这是作为挡箭的巨盾,为水军保驾护航。
记者了解到,1991年7月19日,首届“祖庙妈祖杯”闽台龙舟友谊赛在白塘湖举行,来自台北莆仙同乡会天后宫、台湾北港朝天宫、高雄妈祖行宫等4支代表队和福建各地的12支队伍参赛,上梧村代表涵江区参赛,夺得头筹。在2003年和2005年的莆田市“兴华杯”龙舟邀请赛中,上梧乙队龙舟组和上梧队龙头龙舟队分别获得第一名。
龙舟竞渡俗称“扒龙船”,是端午节的重要民俗活动。《重刊兴化府志》卷载:“竞渡。各社为龙船,自初一日起至初五日止,相与竞渡。”莆田最早龙舟竞渡的文字记载是宋代刘克庄的《贺新郎·甲子端午》:“头标夺得群儿喜。向溪边,旁观助噪。”
莆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沉淀下丰富的民风民俗,各地的龙舟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寓意。比如枫亭的龙舟伴着《龙鼓诗》,是纪念南宋陆秀夫、传播爱国精神的一种民俗活动,讴歌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秀屿海上龙舟是纪念抗倭战争的一种民俗事象,其特征是在浩瀚的海面上,众人奋楫搏浪,劈波前行,气势非凡。明代兴化府知府岳正主持开凿黄石九十九沟,形成发达的水利网络,黄石遂成莆田粮仓,当时百姓的龙舟竞渡是欢度五日节的娱乐与健身项目……
“莫问南洋与北洋,端阳竞渡闹匆匆。”记者查阅史料,了解到莆田龙舟历史悠久,船首造型大有讲究。雕成龙头的,说明龙舟所属的村子出过举人;船头齐平、画有龙头的,表示这个村没有出过举人;船头齐平、画着太阳的,表明出过孝子;船头齐平、画着龙头,但龙鼻子却又是雕成的,则表示这村出过贵人,唐代梅妃故乡江东村的龙舟是这类的典型。
莆田龙舟最短的是“九对”,有18名划手,加上司鼓、司锣、掌舵各1人,全船共21人。最长的是“十五对”,即全船划手30人,外加3人,共33人。
莆田以木兰溪为界,分南北二洋。北洋龙舟,掌舵者是舟上的总指挥;南洋龙舟,司锣者为舟上的总指挥。他们都是村中头面人物。
“天时好,天时好,早稻收了田插好。田工闲,扒龙船,是输是赢无‘单倒’(方言,意为没关系)……”莆仙话传唱的《龙船歌》,至今仍在莆田民间流传,生动描述莆田龙舟竞渡的场景。
全媒体记者黄凌燕文/图
延伸阅读
“莆田端午习俗既有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的古风遗存,更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及卓越的人文创造。”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宋国平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全市有7项涉及龙舟的非遗项目,其中被列入省级非遗的有2项,分别是城厢区灵川镇的闽台送王船习俗、仙游县枫亭水阁巡游。被列入市级非遗的有5项,分别是湄洲湾北岸的吉了寨端午赛龙舟习俗、仙游县的龙舟祭船习俗、仙游县瑞沟宫的送王船、秀屿区笏石大丘埔万福坛的送王船、荔城区黄石镇华堤村的莆田龙舟制作技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福州:构建人工智能教育研学新生态2025-05-21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