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是海岛,耕地资源少,早期的主要农作物是花生和地瓜,耕作方式以人工为主。“十四五”期间,平潭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闽台融合为特色,推动农业产业从传统种养向现代化、智能化、特色化转型,在田野间书写了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新答卷。
转型升级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近日,在君山片区芦北村的农田里,农户刘守成迎来花生和地瓜的最后采收期。花生收获机、甘薯收获机等机械在田间穿梭,一派繁忙景象。以往,完成这些农作物的采收需要10多名工人齐心协力,如今一台机器就能轻松搞定。
刘守成在平潭开展种植事业已有十多年。早前,他的农田里机械较少,大部分作业以人工为主,如今从种植、植保到收获,各个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操作。他还配备了花生清洗机、烘干机等设备,花生采收后,经过清洗、筛选、烘干并包装,就可以上市销售。
机械化种植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刘守成一边操作着植保机一边介绍:“以前要对100多亩的甘薯田施洒农药,需要20多个人忙活1天才能完成,现在1个人操作机器,1天就能轻松搞定。”
在平潭,像刘守成一样开展机械化种植的农户还有不少。近年来,平潭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普及工作,通过农业“五新”(农机新机具)示范推广项目,有效提升了农民的机械化作业水平。数据显示,全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从2020年的59.63%提升至2024年的68.76%。此外,平潭还建设了2万亩高标准农田,并配套智能微喷灌系统,不仅实现了节水,还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的“看天吃饭”向科学的“知天而作”全面升级。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通过集中连片建设,提升耕地产能,实现小田变大田,推动土地规模化与集约化经营,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验区农业农村局农业处工作人员高尧说,到2030年,全区计划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2.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不少于0.3万亩。
闽台融合特色农业添活力
平潭与台湾一水相隔,有着相近的气候条件。如今,平潭正成为台农台企创新创业的新兴热土。
在金井片区大厝基村,福建平潭岚台融合兴旺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鸿兴种植的第一批西瓜凤梨正迎来采收季。作为台胞,陈鸿兴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打造一个集种植、采摘、加工、研学、观光于一体的凤梨基地。得益于实验区对台企的政策扶持,去年,他的梦想在平潭终于照进现实。如今,他对在平潭发展充满信心。
“我们今年又扩大近20亩种植面积,接下来打算引入更多凤梨品种。”陈鸿兴说。
陈鸿兴的凤梨产业园,是平潭促进闽台农业融合的一个缩影。“十四五”期间,平潭不断优化对台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优质涉台农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平潭已发展台资农渔企业56家,引进台湾新品种144个,初步形成9个精致农业田园综合体。2024年,平潭成功获批设立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建设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围绕现代种业、特色农机、精致果蔬、农产品加工、农业生态旅游等方向,大力引进台湾农业‘五新’技术,着力推进‘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休闲旅游’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精致农业、休闲农业华丽转变。”实验区农业农村局农业处主要负责人张将说。(作者:丁云 陈梦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福州人餐桌添“鲜”意 连江文蛤和沙虫上市2025-10-20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