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老毛挑着一百二三十斤的稻谷,轻松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山里天气阴晴不定,稻谷需要这样晾晒大半个月左右才能全部入仓。
海拔800多米的德化水口毛厝村,村民们在山腰的金黄稻田里忙着秋收。
每到秋收,人们抢着好天气赶回来支援收割。
农妇用最原始的办法脱谷粒
水牛在收割后的田里饱餐稻草
农人眼里的秋,是金色,是收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个秋天,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就在德化水口镇毛厝村。
水稻熟了
国庆黄金周对于村民们来说,正是收获“黄金”的时节——水稻熟了!
沿着山间小路蜿蜒而上,86岁的毛福枫老人头戴斗笠,手举镰刀,弯腰割稻,今年的农忙从10月1日开始,儿子毛国勒忙不过来,他每天都到山上帮衬一两个小时。
毛国勒今年60多岁,他在自家9亩多土地上,耕作了一辈子,党龄有20多年。迎风向阳的山腰是水稻的福地,虫害和雀害都比较少,他最担心的是野猪捣乱,“我们的单季稻又香又饱满,每年收获80多石,每石100斤,扣除自家七八口人的口粮之外,余下50多石出售”。
向阳而生
从山上俯瞰毛家房顶,院子里、天台上放了60多个平底竹筐,打好的谷子晒干后,才进入脱壳工序——这里的生灵,全都向阳而生。
年纪大了,毛国勒现在种地,想得更多的是下一代。“儿子们挣钱养家不易,我就想自给自足,不给他们添麻烦”,成群的鸡鸭鹅与小狗在院子里闲庭阔步,院外的蔬菜以及地里新鲜的地瓜叶青翠欲滴。
水稻长在这里是幸福的:山上有山涧,山间有梯田,金灿灿的水稻,渴了有山泉,饿了有农人施肥,沐浴在山乡湿润的空气与水分充足的土壤中,笑弯了腰。
□早报记者蔡紫旻潘登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入轨 中国星座点2025-05-1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