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故乡60载
祖父骨灰叶落归根
“今年农历八月初六,我爷爷的骨灰终于回到家乡了!”郑炳山激动地说。
郑炳山是惠安东岭镇三村人。1949年,他的爷爷,40多岁的郑赞成为了生计跟随村里的郑元良、郑晚成、郑生财、张赞南等人一起到厦门石场打工。厦门解放前,他们一行人又去金门打石,从此与家人失去了联系。
在他乡,这群天涯沦落人很珍惜彼此间的友谊。郑赞成作为老师傅,他收张赞南为徒,在与大陆亲人隔绝的日子里,师徒俩相依为命。他们每天到打石场去打石却只换得27两的米,食不果腹。
身在他乡,心系故土,回到惠安的家是这几个人一生的愿望。19岁就到金门的张赞南一直渴望重归故里,直到25岁那年,他才在师傅郑赞成的主持下结婚。而在惠安已有妻小的郑赞成则始终不再结婚。在金门的日子,他与徒弟一家生活在一起。
临终前,他对张赞南说希望能魂归故里。1973年5月28日,郑赞成病逝,由张赞南安葬在金门烈屿乡的公墓,但将师傅的骨灰带回故土的夙愿却一直萦绕在张赞南脑海里,他不敢忘也不能忘。
23年前,张赞南回到惠安老家东岭镇西梁村,几经周折终于了解到师傅郑赞成有一个孙子叫郑炳山,住在东岭镇三村下村自然村。后来,他得到了郑炳山的联系方式。从那时起,张赞南一直主动与郑炳山保持联系。
从今年清明节开始,张赞南再次为师傅骨灰归故里的事奔走。在当地红十字会和烈屿乡政府的帮助下,郑炳山八月初四赴金门,八月初六把祖父的骨灰迎回家。按照当地的风俗,他们将在今年冬至把祖父与祖母的骨灰合葬。(记者 刘波 林翠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入轨 中国星座点2025-05-1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