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厝边记者 吴佳弘
吕波 文/图
母亲就是儿子的拐杖,搀扶200斤重的儿子下楼,很吃力
陈玲玲希望儿子有一天能站起来
核心提示
陈玲玲,55岁,略微发胖,但她扛着200斤重的儿子时,明显不够劲。上下3层楼梯,要停下喘好几口粗气。5年来,她几乎每天都要这样送儿子去医院治疗,她的肩膀就是儿子的拐杖。
11年前,22岁的儿子遭遇车祸昏迷,她几乎一夜白头。照顾了4个月后,儿子终于醒过来。10年间,夫妻放弃工作,照顾儿子。而去年3月,丈夫也因中风倒下,坐上了轮椅。如今,陈玲玲每天要接送两个病人去医院。
在鲤城临江街道幸福社区,很多厝边都知道这位不容易的女人,也时常帮助她。他们说,陈玲玲很乐观,“话仙”时她很爱笑,大家都亲切地喊她“玲啊玲啊”。陈玲玲也相信,有一天,丈夫和儿子都会站起来。
儿子瘫痪丈夫中风
她一人撑起一个家
陈阿姨一家住在鲤城幸福社区,一栋住了十几年的旧式宿舍楼。夫妻俩原先都是皮塑厂的工人,阿民是他们唯一的孩子。
2000年,22岁的阿民刚从中专毕业,在篮球比分直播:市区一家工厂工作。2000年底的一天,一场事故突然降临。阿民当天去南环路一家手套厂送货时被一辆小轿车撞了。等陈阿姨夫妻赶到医院,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儿子,哭得快晕过去。“当时我们心想,干脆一家三口同一天做祭好了,家里就这么一个儿子啊……”提起当年的车祸,阿姨有些哽咽。
儿子遇车祸,一直昏迷不醒,几乎让阿姨一夜白头。
儿子住院期间,他们为儿子翻身、拍背、洗漱……两人几乎没有离开过医院,饭菜由亲戚们轮流送来,他们还常常顾不上吃。有一次,阿姨拿枕头想给儿子垫上,无意中发现儿子的脑袋竟能微微抬起。她赶紧跑去叫来医生:儿子终于醒过来了。
这一天来得太迟了,他们等了整整4个月。“医生说半个月就能醒过来,但醒来也会是植物人。”陈阿姨说,儿子醒得很迟,但眼睛慢慢睁开了,有恢复的迹象,这已经是莫大的希望。
10多年来,愁坏了夫妻俩,尤其是丈夫,买菜、做饭、推拿再加上操心,也累坏了。去年3月,丈夫坐在椅子上,身体突然就歪斜着倒下,中风了,右边的身体都失去了知觉。
自制推车用了11年
如今已是锈迹斑斑
这11年,陈阿姨为儿子费尽心血,也让这个家庭经济困难。儿子车祸后一年,家里的积蓄就全花光了,住院费实在高,夫妻俩只能把儿子接回家中。
儿子四肢僵硬,必须活动锻炼。为了省钱,擅长手工活的父亲找来废弃水管、自行车的曲轮、链条等焊接成了一架简易的复健车:可以绑在床上,儿子用双脚蹬,活动下肢。细心的父母想得很仔细,不仅装上了弹簧调节蹬踏力度,还在踏板上固定了双鞋子,这样蹬起来才能使上劲。
刚开始,儿子一天只能蹬一小时,现在他坐在轮椅上能蹬至少两个小时。这辆复健车陪伴着阿民11个春夏秋冬,如今已是锈迹斑斑。
除了自制复健车,父母每天还要帮阿民作全身推拿。“家里的活络油也不知道用了多少箱,每天都要帮阿民全身推拿,至少一个小时帮他松松筋骨。几个月后,他的右手终于能举起来。每次推拿完,我身上都是汗啊……”陈阿姨说。
轮椅上的儿子200斤
每天都要扶上扶下
丈夫和儿子都坐上了轮椅,每天要送他们去医院治疗,还要推着儿子出门逛一逛。
每天早上5点,她就要起床准备早饭,匆忙吃过后,7点半一到,陈阿姨要送丈夫和儿子去医院接受针灸治疗。丈夫能够扶着栏杆慢慢下楼,陈阿姨则要把轮椅抬上抬下。
先把丈夫送到了篮球比分直播:市中医院针灸科。等下了针,她再骑上自行车匆匆赶回家中,给儿子喂药。5年前,儿子也开始在医院做康复治疗,但扶儿子上下楼就麻烦多了。瘫痪卧床这些年,儿子体重逐渐增加到200斤。走3层楼梯,阿姨扶着儿子十分吃力,常常涨红了脸,到楼下要停下喘好几口粗气。这边,丈夫还独自在医院,陈阿姨不敢耽搁,匆匆上路。
把儿子扶上针灸床也不是容易活。阿姨用肩膀架在儿子腋下,另一只手用力拽起儿子的腿,有时要试上好几次才能扶上床。接着整个上午,阿姨都在医院里照顾丈夫和儿子。直到上午11点左右,她再分别把父子俩送回家。
早上,陈阿姨会推着轮椅上的儿子,到附近的公园呼吸新鲜空气,四处看看,儿子虽然不会说出来,但笑一笑,含含糊糊的“咿咿呀呀”几句,陈阿姨都觉得手上有劲。
每天只吃酱瓜炣肉
坚信儿子能站起来
夫妻俩十多年没工作,现在家中要依赖低保户那六百元的补贴。“现在什么都涨价,一些青菜都要四五块一斤,只能挑最便宜的买一点;阿民需要补充营养,鱼一定要买,也只能买点便宜的肉鱼。”阿姨甚至总结出,周日起个大早,买菜最便宜。
酱瓜炣肉是饭桌上的常客,随便炒个菜,就是一顿饭。陈阿姨家的饭也很特别:中午稀饭晚上干饭。陈阿姨说,一来是晚上才有时间做点菜,二来可以减少两个病人起夜的次数。
厝边们也纷纷帮忙,亲戚厝边们现在都有个习惯,买东西时都多买点,给阿民一份。前几天,一位老厝边就送来了一块瘦肉,叮嘱说熬肉汤喝,病人才有力气。6楼的一位阿姨常给她送来衣服,“她一个女人很不容易”。细心的表姐怕阿民闷,还特意给他准备了小音箱。
现在,丈夫病情好了很多,甚至能站起来。儿子阿民也能靠着轮椅在家中活动,手脚也有劲了。每次打扫房间,陈阿姨总忍不住站在书桌前,盯着儿子以前的照片好一阵子。她心中的儿子,是当年的一个好小伙。看罢,她还是觉得心里有很大的勇气:她要继续下去,坚持下去。
“我老了,只希望儿子能站起来;有一天,他想去哪里就去哪,不用我扶着,我也不用再担心他。”陈阿姨说,这是她最大的心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入轨 中国星座点2025-05-1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