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见习记者 周杨宁 文/图
安放在连家船上的“船底尫”,是九龙江上唯一的“水上神明”
昨天是农历三月初三,漳州九龙江畔“连家船”上的船民们举行了热闹的“请平安”民俗活动,祭拜“船底尫”(尫,念wāng)——进法宫代天巡狩玄天大帝(王爷公,因常年供奉在船上,这座神明在闽南话中俗称“船底尫”,是九龙江上唯一的“水上神明”。)但随着漳州市“连家船”的上岸,“船底尫”该何去何从?
进香者中,不分男女老少,除了芗城本地的船民外,还有来自龙海、平和、南靖等地的“连家船”船民。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座庙能保存到今天是很不容易的。”船民郑拾字饶有兴致地说起了“船底尫”的过往,“文革”时“破四旧”,身为“红卫兵”的郑拾字等几个人,冒着风险,把这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神像藏起来。为了应付当时的“造反派”,他们买了一些木雕像,当作真品公开烧毁,蒙混过关。直到“文革”后,这些神像才得以重新面世。
“这是我们九龙江上唯一的一座神明,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都很信仰。年年都保佑我们这些水上的船民出船捕鱼平安,所以香火一直很旺盛,以前‘连家船’还没拆,每次节庆都有上千人来朝拜。”船民郑古山称。
去年以来,根据漳州市政府《关于“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安置工作的会议纪要》,芗城区“连家船”的拆除、船民的上岸安置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多数船民已和政府签订协议上岸安置。因为船上还供奉着神明,这座“船底尫”所在的船只尚未被拆除。
船民阮炎山介绍,这艘装着“船底尫”的船只是“连家船”中最特殊的一艘,承载着深厚的民俗宗教文化。“我希望政府能够保留它,因为这艘船上有我们船民的信仰,这么多年风风雨雨,我们都坚持供奉着,如果拆掉了,就等于是把我们的文化隔断了,我们的信仰也会消失。”
漳州民间民俗文化爱好者郑德鸿认为,政府应该保留这艘有特殊意义的“连家船”,“政府是不是可以考虑把这艘‘船底尫’的船开发起来,让它跟江滨公园结合起来,也成为‘江滨一景’,同时也能满足船民的民间文化活动”需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入轨 中国星座点2025-05-1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