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伶人 最伤高甲衰颓时 九易书稿撰戏志
李龙抛年轻时编写《福建高甲戏志》
2006年,78岁的李龙抛最后一次登台,“高甲戏舞台上最后一位男旦”谢幕。
“高甲戏非常宝贵,在东南亚都很有影响力,要好好传承。”退下舞台的李龙抛,开始整理高甲戏志。为搜集老绝活、老戏段,李龙抛四处奔波,寻访老艺人,经常被拒,很多人都弄不懂他图啥。60多年来,他采访清末民初170多位艺人,材料堆满一间屋。
为了20余万字的书稿,九易九改,工作量近千万字,年内或由篮球比分直播:市方志委出版。编辑评价“保留了早期高甲戏很多珍贵资料,十分难得”!球探体育比分:曲艺协会副主席尤春成则说,高甲戏本发源于南安石井,李龙抛的这种精神令人钦佩。
“以前没有戏台,听戏的满满当当,现在台上越来越挤,台下却越来越少。”如今,老人忧心忡忡,听戏的人少了,真正爱高甲戏的艺人更少了,绝活失传了……
★老顽童 不舍访客辞与别 共君话仙长戚戚
年逾八旬,但老人一直忙里忙外,像个老顽童:说到兴致处,翘起兰花指,开口一段《白毛女》。
刚刚到老人的家,他热情地端来开水,却抱歉说:“茶自己泡,我不会……”,为唱戏,老人一辈子不沾烟酒茶。说着以前的曲子,老人兴致一到,转身回房,出来,已然是名角范儿:小碎步亮相,对着镜子,把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那一个兰花指,那一步小碎步,那一脸的娇羞,都仿佛回到舞台。唱着唱着,老人眼中突然泪光闪闪,快到高潮,戛然而止,“不唱了……这么老,还哭,会被人笑……”
他的家,三层楼房,却一人独居。许久没客人来,家里沙发上落了一层灰。老人生有三儿五女,女儿都出嫁,儿子多在香港等外地。“香港人,很忙。”李龙抛忙解释说,孩子们三两年会回来一次。临别时,老人一再叮嘱,下次再来,再唱一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入轨 中国星座点2025-05-1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