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人口大量外流的背景下,村级医疗卫生工作面临行医条件落后、村医队伍不稳、群众看病困难等难题,如何破题?光泽县近年来积极探索紧密型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有效打通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村级卫生所“入编”
光泽县寨里镇桥亭村原有3名村医、3个医疗点,诊所设在村医家里或路边的民房里。后来由于人口大量外出,服务对象锐减,3名村医仅剩下陈华秀一人,但他的诊所原在村尾的程家边自然村,位置太偏僻。“要不是县里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由县、乡、村三级出钱,把村卫生所设在村中心地带,又实施了标准化改造,我也坚持不下来。”陈华秀说。
为了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村级卫生所这个“前沿阵地”,光泽县的做法是:一是将原来“半公半私”的村级卫生所收归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一年一聘,经费、薪酬根据工作量统一支付,服务好坏统一考评。二是县政府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确定了政府、卫健局、县总医院和乡(镇)、村的资金投入,对卫生所提升及常态工作的支持等责任,使村级卫生服务回归公益性质。
现在的桥亭村卫生所,就在村部边上,地处全村中心地段。所内诊室、药房、治疗室、公共卫生服务室等独立设置,电脑、打印机、诊断床、高压灭菌设备、紫外线消毒灯和出诊箱、抢救车、氧气袋、听诊器、体重秤等所需设备齐全,卫生所门口还有小公园、公共卫生间。光泽县总医院院长梁丽平介绍,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后,全县75个村级卫生所全部提升到省级标准,村卫生所的改址和提升,也给村医执业和群众就医提供了便利。陈华秀说:“现在村民有个头疼脑热,几分钟、十几分钟就到了,走不动的,一个电话我也能赶去。”
确保“一村一医生”
司前乡的东山村,距县城近50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十几公里,是一个挂在半山腰的少数民族村,全村留守人口不足200人。人口少,养不了一名村医,原村医老了干不动了也后继无人。人虽少,却都是离不开村医的老弱病残,特别是对一些独居老人来说,村中没村医十分不便。当63岁的官梅兰经考试从邻村返聘到东山村卫生所时,留守村民激动地奔走相告。
光泽县的村级医疗卫生队伍也和别的地方一样,由于环境艰苦、服务对象流失、收入低等原因,年轻人不愿干,主要靠上世纪的“赤脚医生”撑着。面对“有卫生所无村医”的情况,光泽县突破乡(镇)、村壁垒,在全县范围内,采取稳住原有村医、考试返聘村医、由卫生院指定医生巡诊等三种办法确保每个村都有一名医生守护村民健康。同时出台有关薪酬工资分配的规定,从基础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工资等方面确保服务人口少、业务收入低的村医也有较为合理的收入。
东山村属光泽县留守人口较少的村,也就是通常说的“养不了一名村医”的地方,但官梅兰却干得很尽心。她说:“有基础工资、生活津贴、药品零差率补助、公共卫生绩效工资,每月也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
村医“一年一考评”
崇仁乡洋塘村的村卫生所就在村办公楼前的左侧。走进这个装修一新、设备齐全的卫生所,只见不少群众在候诊或取药,时间已是下午3点半,村医吴达福在药房忙得不亦乐乎。“从早上8点到现在,诊室就没断过人,检查、开药、取药,连上厕所都没空。个人累点是小事,让村民少点等待,早点康复才是大事。”吴达福说。
吴达福的“大事”意识,缘起于光泽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村医聘用、续聘和考评“三个机制”。为调动在岗村医守护一方健康的积极性,光泽县印发了《关于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聘用方案的通知》,对乡村医生统一由乡镇卫生院实行一年一聘、一年一考评,考评合格以上的来年续聘。选聘上的乡村医生身份不变,不入编,不占编,由卫生院与其签订一年的聘用合同,不合格的退出。同时,还在绩效工资方面按考核等级实行奖优罚劣。
光泽县紧密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密切了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与乡村的关系,也带动了社会各界对医疗保健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如止马镇商会出资3.5万元,为全镇60岁以上村民缴纳家庭医生签约费;官屯村新旺合作社出资2.4万元,为1200多名村民缴纳家庭医生签约费等。(福建日报通讯员 邱盛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宁德:乡村英语课堂“破茧记”2025-02-19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