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会五彩缤纷闹元宵
走古事中,有武媚娘”扮相
走古事中,有“张飞”扮相
●上杭南阳镇
舞花灯
正月十五晚,迎花灯活动开始时,各家各户都会焚香祈福,点燃花灯内蜡烛。花灯由青壮年男丁擎着,燃放鞭炮,谓之出灯,寓意出丁了,昭示来年添丁发财。然后先以家族为单位把花灯连在一起,再把各家族花灯依次连接起来,由指定的人指挥,龙头、鼓乐引路,小孩手提鼓子灯在后,接着是花灯队伍,最后由龙尾压阵。
●漳平县双洋镇
“炮龙”
双洋镇在明代隆庆元年(1567年)置宁洋县,是一个商官云集的闹市县城。从那时起,双洋镇开始有了“炮龙”闹元宵的习俗,至今已经延续了400多年。元宵节当晚,村民们将燃放的鞭炮扔向正在摇头摆尾、传送祝福的炮龙。炮龙在铺天盖地的爆竹声中左右翻腾,上下起舞,为每家每户送祝福讨彩头。
●长汀县河田镇、三洲镇
“游玻璃子灯”
“玻璃子灯”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灯身、灯座和灯挂。灯身成八角,以竹篾片为骨架,成倒塔状。每当“迎灯”时,点燃蜡灯,每迎一天,都会逐步加上灯,意为添丁进口。点灯后,如绚丽花篮。灯顶有一个铁环,作为穿插横杆便于撑起之用。花灯由两人作主力支撑而起,左右各有两位,手执铁叉既可防摇晃又可帮助撑起。
●漳平市赤水镇
“角板灯”
赤水镇赤水村灯火闹元宵从清朝道光年代开始就有了,从没间断。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其中,赤水“角板灯”最有特色。村民们就地取材,用竹篾做框架编织成各种形状的灯笼,外面裱以彩色蜡纸,上面画着各种图案,做好的“花灯”用一条条木板(角板)来固定,称为“赤水角板灯”。
●连城县庙前镇
芷溪花灯
连城县庙前镇芷溪村的芷溪花灯,相传是由清康熙年间在苏州做官、娶苏州人为妻的杨燕山从苏州传入。花灯以宫灯为主灯,每个花灯重20余斤,高5尺,分二层、三层结构,有99盏油灯火;由二十几人抬护,元宵节期间按姓氏轮流出灯,多时达百余盏,组成一支花灯长队,配以锣鼓、十番乐队,十分壮观。(海都记者 戴敏 简伟雄 林秋燕 张燕红 通讯员 姚永亮 陈丽斯 何东方 马斌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如诗如画2024-12-26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