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前中)在长汀与厦大师生合影。
长汀各界赠予厦大的牌匾“南方之强”
厦大校长萨本栋在被炸毁的校舍前。
抗战全面爆发后,为存续文脉,福建沿海的大中学校纷纷转移,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大迁徙”。
其中,厦门大学内迁长汀办学8年。在汀期间,厦大师生秉承爱国主义传统,以文字笔墨为枪,通过演讲、演剧、办报等形式宣传抗日救亡思想,激发民众抗战热情,掀起长汀抗日救亡运动高潮,书写了教育救国的壮丽篇章,成为校地携手坚守文化教育阵地的丰碑。
厦门集美学校的迁徙同样充满艰辛,学校搬迁至大田开辟第二集美学村,面对日寇飞机不时的扫射和轰炸,师生们创造性地将课堂搬进了森林中。福建协和大学搬迁至邵武,提倡为农村、为社会服务。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则内迁至南平。
烽火点燃了知识分子炽热的爱国情怀,也创造了战时福建高等教育高质量办学的奇迹。在1940年和1941年的全国学业竞赛中,厦大学子连续两届蝉联第一,受到全国通令嘉奖。在沙县办学期间,球探体育比分:立医学院培养了4个医学本科班共102名毕业生,为抗战输送了急需的医疗人才……
抗战期间,福建从4所私立大学不足1000名学生发展至11所高等学校共3757名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在全国名列前茅,为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繁荣东南文化、振兴福建教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马腿村新增一处观景平台2025-09-01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