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开幕的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印发了《关于球探体育比分: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代表们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24年,发挥财政政策效能
据快报统计,2024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955.68亿元、增长0.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14.64亿元、增长0.6%。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81.11亿元,增长3.8%。
我省加强预算收支管理,提升财政治理效能,推动财政平稳运行,助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扩内需稳增长
着力扩大内需潜能。管好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落实好“两重”“两新”资金保障。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83.2亿元,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下达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52.86亿元,支持工业、交通、能源、教育、医疗、文旅、住宅老旧电梯改造、环境基础设施、回收循环利用等领域设备更新。下达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58.82亿元,推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老旧营运货车、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农机和适老化改造等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紧抓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机遇,组合使用增发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税费优惠、财政补助等多种政策工具。全年安排使用新增政府债务限额2507亿元,积极发挥债券资金促投资稳增长防风险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193亿元,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安排省级以上预算内投资资金160.58亿元,支持民生保障、社会服务、农业发展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强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实施贴息补助政策,扩大技改融资贷款规模至近400亿元,累计撬动社会资本2604亿元。推动设立两期200亿元规模中小微企业提质争效专项资金贷款,惠及9500家民营企业。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围绕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充分运用财税优惠政策、政府采购等手段,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落实落细结构性减税降费,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化建设。
——大力支持创新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下达181.3亿元,强化困难学生资助经费保障。支持现有8家省创新实验室有序运转,启动建设海洋领域创新实验室和宁德时代绿色超算中心。优化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支持范围,推进沿福厦泉轴线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下达2.27亿元,推动破解82个产业重点技术难题,支持58个产业领军团队开展技术攻关,促进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下达2.65亿元,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奖补政策,支持新设80亿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贷款。下达3.6亿元,实施省重点技改项目设备投资奖补。新设生物医药专项资金,实施首批次新材料财政奖励政策。
支持发展“四大经济”。下达10.4亿元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下达39亿元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下达8.21亿元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下达14.16亿元推动文旅经济发展。
——加快促进两岸融合,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支持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鼓励更多“首来族”台胞来闽交流。推进闽台经贸合作,持续支持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和9个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建设提升。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下达21.2亿元持续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下达42.1亿元提升乡村发展水平。下达44.58亿元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新增“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资金”等5项资金纳入监管。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下达18.84亿元,支持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下达23.65亿元,重点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等。下达20.92亿元,支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安排市县转移支付1645.54亿元,增长2.9%,增强市县财政保障能力。下达9.46亿元,用于应对寒潮、持续性强降雨等救灾救助工作和灾后恢复重建等。下达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相关转移支付19.65亿元。
——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有效保障民生支出。全省民生支出4728.65亿元,增长4.4%,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高0.6个百分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8%,持续保持在七成以上。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3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省级财政下达132.83亿元,年初确定的省级承担资金任务全部完成。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下达9.56亿元,支持各地落实各类就业创业政策。推出减负担、稳岗位、提技能的一揽子阶段性、组合式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
推进健康福建建设。下达28.24亿元,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水平。下达2.62亿元,用于支持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人才建设和传承创新等。下达113.83亿元,支持各地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待遇、巩固大病保险保障水平。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省定标准提高20元,下达省级补助资金80.22亿元,惠及超500万人。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惠及245万退休人员。下达34.62亿元,统筹用于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下达31.29亿元,健全退役军人保障制度。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生态福建建设
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下达6.48亿元,支持篮球比分直播:东部重要水源地跨区域协同整治修复等10个重大生态项目建设。实施水资源税改革试点。
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下达2.82亿元,支持大气、海洋、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下达3.42亿元,继续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下达2.11亿元,进一步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下达2.9亿元,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下达6.33亿元,支持开展耕地流出整改、补充耕地、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治理等工作。
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下达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资金18.43亿元,提升我省生态功能重要地区的生态环保能力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下达重点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资金10.66亿元。
——持续深化管理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优化财政法治建设。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提升财政监管水平。着力防范化解风险。在全国率先制定政府专项债券投后管理办法。
2025年,重点保障九方面工作
2025年,省级四本预算安排支出4816.9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70.65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366.85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8.28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141.18亿元。
重点做好9个方面的支出保障:
——支持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优先保障财政教育投入。及时足额拨付资助经费,确保资助政策落实落细。支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支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落实科技创新券等惠企政策,实施更加精准有效补助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实施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建好科创平台。深入实施引才引智计划。推进数字化全面赋能,用好数字福建、数字经济等专项资金,促进数字政府改革,推广场景应用,完善基础设施。
——支持推动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财政稳定投入机制,支持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加快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支持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林下经济重点县和“一村一品”建设。支持更多企业技术改造,加力推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用好“电动福建”建设专项资金;支持未来产业布局;加力做大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深化新一轮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财政奖补、贴息政策,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支持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壮大文化旅游业。
——支持畅通经济循环、增强内生动力。优化消费领域财政支出结构。支持提升传统消费,支持开展“全闽乐购”,促进国货“潮品”消费。推动发展新型消费;加快推进县域商业建设。优化项目管理机制,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加大省级预算内资金投入,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支持范围。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有效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支持设立专精特新母基金和系统子基金,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支持我省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的撬动作用。
——支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着力支持省委、省政府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支持打造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发挥商务发展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推动“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促进金砖创新基地、“两国双园”等平台载体建设。推进海洋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海上福建”。助力打好新时代新“侨牌”,广泛吸引侨资侨智侨力。支持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完善台胞在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保障,加强闽台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
——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深化山海协作,助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及时拨付对口援疆、援藏、援宁、援三峡项目资金和工作经费。推进我省铁路、公路、港口、民航机场等建设,推动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优质公共服务衔接配套。支持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加强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支持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平台进一步提质扩面增效。
——支持增进百姓福祉、创造高品质生活。完善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财政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精准扩面专项行动,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推动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扩围。完善养老托育体系。支持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落实好生育补贴等生育支持政策。做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经费保障。
——支持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发挥文艺、文化等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实施新时代“闽派”特色文艺精品工程,推进我省原创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落实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资金保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支持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对民间技艺和非遗剧种免费或低票价公益性演出进行补助。支持实施文物保护“强基”工程,推进考古研究,强化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
——支持巩固绿水青山优势、厚植金山银山潜力。支持实施一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项目,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海域综合治理资金保障。支持大气、水、海洋、土壤等领域污染防治。落实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大对绿色产品支持力度。支持新一轮工业绿色化发展。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落实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重点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林业生态保护补偿等机制。
——支持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支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支持安全生产、消防等队伍建设。持续抓好超长期特别国债使用管理。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防范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风险。加强政法、国家安全、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服务等经费保障。加强社会治理和治安防控经费保障。支持做好关心下一代、老龄、民族和宗教等工作。(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蒋丰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三明沙县:“竹票”变“钞票” 吃上生态饭2025-01-14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