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医药产业园吴霖 摄
闽浙咽喉,东望海外数百里,坐落着福建人口最少的县——宁德柘荣。
绵延群山,困不住锐意进取的决心。今年前三季度,10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柘荣有6项增幅位居全市前三,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幅等4项指标均位居全市第一。
早在1989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便将柘荣发展工业的经验精辟概括为“柘荣现象”。
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大力推动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时光荏苒,不变的是初心,改变是因“向新”。
近年来,柘荣持续培优做强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蹚出一条以新型工业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我们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深入开展‘工业提质攻坚年’活动,制定出台闽东药城‘11条’、不锈钢‘9条’、刀剪‘5条’等政策,努力‘争’出牢记嘱托的新担当,‘争’出绿色发展的好态势,‘争’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柘荣县委书记张晓容信心满满。
拥抱创新
“闽东药城”迈向“福建药都”
“柘荣的制药工业,是很有前途的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柘荣药业发展寄予殷切期许。
以药兴县,对柘荣而言,既是赓续优秀传统,亦是拥抱创新潮流。
作为道地药材太子参的主产区,柘荣民间向来有种药营生的传统;放眼今朝,生物医药产业是创新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柘荣顺势提出打造“闽东药城”的目标,不断延伸链条、壮大集群,实现从传统中药材种植到全产业链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的蝶变。
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中,球探体育比分:闽东力捷迅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福建广生堂药业有限公司异军突起,成为激活柘荣药业“一池春水”的两大龙头企业。
早在1992年,力捷迅药业的前身——闽东制药厂便立足地域中药材资源优势,对太子参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加工,推出复方太子参颗粒(口服液)产品,风靡一时;而今,公司产品管线多点开花:在巩固现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细分治疗领域基础上,逐步向抗过敏、抗病毒等新治疗领域以及长效缓控释等高端技术领域延展,其新药注册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微球,一种具备长效缓控释特点的新兴制剂,成为力捷迅锚定的重点探索方向。“微球制剂粒径仅有头发丝的1/5,却蕴含巨大能量。它将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中,在给药周期内以一定速率释放药物,可显著降低给药频率,改善患者依从性。”厂长游奶寿说。
受关键辅料获取难、厂房设备需定制、无菌操作难度大等因素限制,制备工艺与量化生产,成为微球制剂研发的两大高技术壁垒。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研发端,力捷迅通过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严格控制,重点发展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项目,已入选省科技重大专项。在生产端,公司引进国内先进的楚天联动线,新配置全程采用隔离手套操作的专利级制剂罐装系统,保障无菌稳定生产,向着年产注射剂产品210万支的产业化目标奋力冲刺。
尽管新药研发被称为“九死一生”,可当创新驱动在这片沃土上蔚然成风,走价值医药的发展道路,已成为柘荣药企的共识。10月31日,由柘荣县科技局申报的3个新药研发奖励补助项目和1个仿制药项目获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支持,补助金额位居全省前列,项目承担单位均为广生堂药业及其控股子公司。
去年11月24日,广生堂创新药上市实现“零的突破”。彼时,由广生堂药业控股子公司广生中霖申报的1类创新药阿泰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商品名:泰中定)获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意味着多年来的上下求索结出了硕果。
自2015年上市以来,广生堂即全面启动肝脏和抗病毒领域的创新药研发。除已获批上市的泰中定,其在乙肝、实体肿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等领域布局的多款创新药均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2022年、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8.47%、74.33%,在2023年全省创新型民营企业百强中紧随宁德时代,高居第二名。这组数据,足以显示广生堂对于新药研发的决心。
龙头引领,多点开花。2021年,柘荣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目前,共有27家生物医药及相关联企业进驻柘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聚集效应显现。
到2025年,柘荣力争培育产值5亿元以上生物医药龙头企业5家以上、国家高新企业5家,形成百亿产业集群,推动“闽东药城”迈向“福建药都”。
智改数转
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新兴产业蹄疾步稳,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柘荣被誉为“中国刀剪之乡”,先前却面临产品同质化、企业小型化、产业低端化等发展瓶颈。如何使这张特色名片重焕光彩?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转型,是必由之路。
这是一场筹划深远的布局。为此,柘荣下出的先手棋,是全力推进砚山洋刀剪产业园建设,积极引导刀剪企业“退城入园”。当地一方面扶持作坊式小企业整合重组,另一方面招引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进驻,以期优化资源配置、占据产业高地。
筑巢方可引凤来。2021年,中华老字号“张小泉剪刀”成为落户柘荣的一只“头雁”。彼时,张小泉公司与柘荣当地企业金剑剪具共同出资,成立福建柘荣张小泉刃具有限公司,以销售业务为切入口打响合作“头炮”。
去年,合资公司销售额超过6000万元,尤其是在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的突破,令双方坚定了深度合作的信心。去年10月,张小泉公司决意在柘荣布局智能制造生产线。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下,项目冲刺跑出“加速度”。如今,该项目已完成2.7万平方米钢构厂房建设并通过单体验收,实现部分开工投产,5个月产值就突破2270万元。
在柘荣张小泉智能制造中心,各路先进设备竞逐生产线。在数控自动水磨机的加持下,刀口研磨不再依赖人工校准,通过预设程序便可实现研磨角度、力度的精准控制,一名普工可同时照看3台器械,大幅节约人工成本;依靠自动冲床,冲坯、鐟剪眼、打商标三个步骤无缝衔接,生产安全性有了坚实保障;锻打、切割、淬火引进先进刀剪生产工艺,生产效率显著提升……“超80%的制剪工序已实现自动化生产。”柘荣县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主任金衔自豪地说。
“含金量”凸显,少不了“含绿量”支撑。据金衔介绍,早在钢构厂房规划建设时,就明确了废水废渣内循环理念,均不设置废水外排口。记者注意到,水磨产生的工业废水沿管道排入沉淀池,沉淀后累积的废渣委托第三方公司回收,处理后的水再通过抽水泵回流至水箱,供生产企业循环利用。
在工艺上新的同时,柘荣刀剪行业从业者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助力产品门类走向更多元。小至剪开茶叶泡袋的茶叶剪,大至用于抓羊绒的羊毛剪,从工业厂房到家庭、园林,诸多应用场景都能捕捉到柘荣刀剪的踪迹。如今,当地已形成20个系列125个品种的产品序列,刀剪产业年产值逼近20亿元关口,坐稳全国最大碳钢剪生产基地的“王座”。
刀剪行业的蜕变,是柘荣传统制造业因“新”而兴的缩影。
生产效率提升18%、人工成本降低3%、成品损耗降低5%——随着泵用转子轴产线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顺利投产,精浦泵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顺树难掩兴奋。
“智改数转”带来的降本增效,并不止于生产端一环。通过精浦泵业工业物联设备总览看板,各车间生产线运行状态、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关键指标一览无余。“智能化管理系统真正成为企业运行的‘中枢神经’。”彭顺树介绍。
“柘荣将持续壮大产业集群、增强产业创新能力、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以新型工业化引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张晓容说。
记者手记
扭住新型工业化这个“牛鼻子”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也是山区县筹谋“弯道超车”的主阵地。
柘荣牢记嘱托,传承发扬和创新发展“柘荣现象”宝贵经验内涵,以新型工业化推进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多位柘荣人士受访时表示,柘荣县域面积狭小、人口有限,加之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唯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方可直面风口、勇立潮头。
在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柘荣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资源禀赋,不搞“大水漫灌”,切实精准培育产业,实施“以药兴县、以药富民”工程,引进创办刀剪、僧服等企业,化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
明确发展定位,柘荣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积蓄创新发展动能。一方面,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在走访过程中,我们见证柘荣药企“由仿转创”的决心,也为传统制造业企业积极拥抱数智技术的热忱所感染;另一方面,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当地坚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重,以园区建设为抓手,着力延链补链强链,积极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同时,下大力气强主体、促研发、聚人才、优环境,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号角已然吹响,柘荣正厚积薄发、向“新”而动,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福建日报记者 陈辉宗 尤方明 单志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如诗如画2024-12-26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