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息共计228.6元,第6次还款!”近日,一收到500元的兼职工资,深圳某高校大二学生小罗立刻登录京东白条,还清了iPhone手机当月的分期贷款。为了提前用上新手机,今年初他在京东分期24个月购买。“未来18个月,我应该会继续兼职,才能保证‘资金链’不断,否则可能还不上。”小罗举着手机笑称,“这真是个甜蜜的负担。”
或因超前消费、培训考试,或因实习求职期间房租,分期贷款这类“甜蜜的负担”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近年来,校园内庞大的需求刺激各类互联网金融平台涌入,大学生也逐渐养成使用习惯,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解决“燃眉之急”。
大学生究竟有哪些消费需求?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他们花费多少?他们又如何看待校园贷?
超33%学生每月额外消费超700元
每到下课时分,中大“聚宝屋”、华师“东九东十”等这些被学生称为“快递街”的区域就变得格外热闹,有的学生一次就抱走三四个快递,大学生群体消费需求旺盛可见一斑。他们的钱都花在哪些方面?有哪些消费习惯?为此,记者面向243名广东在校大学生做了一次随机问卷调查。
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都由父母提供,33%的学生每月生活费1000—1500元,比例最高;24%的学生生活费为1500—2000元,2000元以上的占22%。也有部分学生生活费仅来自奖助学金和勤工助学。
除日常基本开销外,休闲娱乐类(聚餐、电影、旅游)、衣服鞋帽、化妆护肤品是学生主要的额外支出,仅9名高年级学生在租房方面有支出。超过33%的受访学生每月的额外消费超过700元,24%学生的额外支出在300—500元区间。
这些钱从哪里来?“我平均每月聚餐娱乐花费300多元,买衣服300元左右,基本都是自己攒下来或兼职得来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大二学生小神表示,身边很多同学和她一样,父母给的生活费可以支持日常开销,但如果要满足更大的消费欲望,就需要自己想办法。
调查发现,45%的学生表示,额外消费的钱一部分由家里给,一部分靠自己挣,如中山大学大三学生小钱,就会不定期参加兼职;31%的学生消费全部依靠父母支付;21%的学生完全靠兼职、奖助学金等。
分期贷款多用于购物娱乐
手上的钱不够,又需要支付较多的费用,怎么办?
“如果是超前消费,就不想让父母知道。”中山大学大三学生小李会选择使用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进行无息分期还款。“父母给的生活费有限,又想‘剁手’购买电子产品,我就会先贷一笔钱购入商品,等勤工助学工资发下来,再按月还款。”
记者调查统计发现,受访大学生普遍听说过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分期乐等分期贷款产品,愿意尝试使用的比例为37%,与不愿意尝试的36%相差不大。
实际上,真正使用过这类产品的学生比例更低。243名受访学生中,仅有12人经常使用,35人偶尔使用,占比为19%。其中,64%使用分期贷款购买衣服鞋帽,休闲娱乐、购买电子产品均占比38%。从每月还款金额来看,还款100—200元和400元以上的人数比例均为32%,占比较高。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二年级的小冯不久前在蚂蚁借呗上申请5000元贷款,用于在外地实习期间租房。“如果手上有足够的钱,当然不会去贷款。”小神告诉记者,最近学校多次提醒学生警惕不良校园贷,因此大多数同学不会使用分期贷款产品,基本上不会“透支消费”。“据我所知,身边只有2个同学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短暂使用分期贷款。”
广东工业大学大三的小黄经常用蚂蚁花呗,但他坦言:“这类业务利用了手机便捷支付的优势,但却是一个‘甜蜜陷阱’,还是建议无法控制购物欲的学生不要使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超百万立方米 我国页岩气试产最高纪录刷新2025-09-17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