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则为网约车行业制定门槛,但却忽视出行观念已悄然改变
在社会各界纷纷对新政表示不同看法的时候,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官方微博发布了《北京市出租汽车行业深化改革有关政策文件解读》解释为何规定网约车司机和网约车为北京户籍、北京市车辆。一句话总结:这么做,全是为了治理交通拥堵啊。其实「治堵」这件事情一直是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政府甚至是全国大部分政府的头疼之事。
FellowData小编也曾在打车时听司机讲起,可能由于一些司机自身问题,在重要的交通路段随意等客停车,造成某些路段严重拥堵。但如此规定真的能改善「堵城」的交通状况吗?
但通过2009-2015年我国私家车保有量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保有量增速是有放缓的趋势。中国出行用户必须拥有私家车的固有观念已逐渐过渡到使用车辆的新观念。专车的出现的确从某些层面上满足了用户出行的个性化需求,一定程度上成为私家车的替代品。拼车形式的出现,在节约社会总体成本的同时,也将出行变得更便利、省去停车费以及加油费用。这也就是共享经济在出行领域的重要布局。
在全国看来,小汽车的使用效率普遍偏低,每天平均使用时间少于1小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限制车辆作为专车更高效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也使汽车使用率大打折扣。因此,对于解决交通拥堵这件事也是要科学分析。
若新规出台实施,司机、乘客以及平台都将如何生存
80% 网约车司机都不符合要求
毕竟在北京、上海这类超一线城市,虽然人口众多,但拥有本地户口的人还是占少数。所开车辆符合轴距和排量要求的更是少之又少。就目前来看,依照细则条例以及平台的高奖励门槛,将来可能会退出一大部分兼职司机及车辆。对于一部分自由职业者来说,合法后的网约车也算是一份正式工作,他们将来可能又要回归原来的生活。
乘客等车时长以及车费均将提高
从网约车出现以来到合法化再到现如今的新规细则的修订,乘客关心的问题始终都是会不会涨价,还会不会有优惠……
因为网约车之所以定价相对实惠是因为共享车辆本身的平民性,但细则当中规定的2.0L或者1.8T以上的车型,无形当中就增加了车辆运营成本,所以车费增长是「指日可待」。并且由于网约车数量的减少,出行时间成本也将会有所提升,就滴滴平台粗略计算,等车时间将由现在的平均5 分钟延长到15分钟以上。
网约车平台灵活管理司机及车辆才是正解
网约车并不是第一次遇到政策打压,在起步阶段,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提高打车成功率,当时的滴滴和快的就在自己的App客户端中设置了「加价」选项。显然,不论从国家规范层面,还是各地管理层面,「加价」或「议价」都是明令禁止的。从最开始各地严格监控网约车并拦截司机,到今年7 月网约车正式纳入合法轨道。由此可见,网约车平台与政府的积极沟通起到作用。
另一方面,从滴滴的布局来看,其不仅在打车出行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还投资了公共交通以及共享单车。其次它也将触角伸到医疗、地产等领域。随后将产业延伸至「医食住行」等生活领域,进而构建整个的生态体系。即使这次政策出台,经历了大风大浪的滴滴也不会因此丧命。
在未来,网约车在不违背规定的前提下,对车辆、司机管理等方面更为灵活,让大众享受到更多红利才是要考虑的应对措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