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浦发银行“零不良”的秘密
据了解,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实则利用超1000个壳企业承债式收购,以腾挪不良贷款,违规操作资金规模近千亿。
所谓承债式收购,是不良贷款腾挪的一种手段。
比如甲企业由于欠息在银行的贷款即将成为关注类,这时银行找来乙企业(如空壳企业)以一笔资金收购甲企业的这部分债务。与此同时,银行给乙企业新发放一笔贷款,乙企业再用这笔贷款的资金偿还此前甲企业欠银行的利息。通过上述一番腾挪,原本要逾期的贷款就又变成了正常贷款。
通过这番不良资产腾挪,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出现了长期“零不良”的繁荣假象。
在案件暴露前,浦发银行成都分行长期“零不良”,并且在当地股份行经营中排名前列。因为业务表现突出,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也长期是行内的标杆。在该行2009年的一份新闻稿中曾介绍,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在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员工无不良记录,无案件事故发生,保持了良好的资产质量并创造了前六年无欠息、无逾期、无垫款、无后三类不良贷款的佳绩。在上级行和监管部门近年的综合考评中,一直名列前茅。
平静的水面下实则暗礁,而当经济下行,风险则原形毕现。银监会在现场检查中发现,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存在重大违规问题,立即要求浦发银行总行派出工作组对成都分行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核查。
涉案金额巨大,手段隐蔽,性质恶劣,教训深刻!
“这是一起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主导的有组织的造假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手段隐蔽,性质恶劣,教训深刻。”银监会指出,用词之严厉十分罕见。
此外,该案也反映出浦发银行总行对分行长期不良贷款为零等异常情况失察、考核激励机制不当、轮岗制度执行不力、对监管部门提示的风险重视不够等问题。
此案暴露出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内控严重失效。该分行多年来采用违规手段发放贷款,银行内控体系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
二是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的超高速发展。该分行采取弄虚作假、炮制业绩的不当手段,粉饰报表、虚增利润,过度追求分行业绩考核在总行的排名
三是合规意识淡薄。为达到绕开总行授权限制、规避监管的目的,该分行化整为零,批量造假,以表面形式的合规掩盖重大违规。
网友评论“炸”开了锅!
开年第一大案,信号凸显,暗示强烈
“让套利者无利可图,让违法违规者得到应有惩处。才能让银行树立‘合规创造效益’的理念。”一 监管部门人士强调。
据了解,下一步,银监会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监管姓监”,勇于负责,敢于亮剑,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工作,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业内人士认为,新年第一枪就是一个大案要案,信号凸显,暗示强烈。
在此背后,前些日子发布的第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会议公报显示,中纪委也已盯上“金融信贷”。
这是一个资产规模超240万亿的行业,所有从业者都要小心了——要讲规矩、有纪律、知敬畏、守底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