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神话破灭
ICO疯狂的背后离不开各种虚拟货币,后者的大幅上涨助推了ICO的疯狂。
比特币、以太币,还有少部分EOS、莱特币、量子链、公信币、小蚁币……在ICO“融”到的各种虚拟货币币种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比特币。
作为一种虚拟货币,比特币在2009年由中本聪提出,依靠特定的算法,通过计算产生。这种最大数量被设定为2100万个的虚拟货币,近年来价格走势惊人。
在比特币刚刚诞生时,1300个比特币才能兑换1美元。2011年,一个比特币的价格便上涨至一美元。两年后的2013年,一个比特币的价格上涨至900美元,而就在此次监管层出重拳整治国内ICO前,2017年8月,一个比特币的价格一度飙升至4500美元。以此粗略计算,比特币在8年间暴涨570万倍。
在“鼻祖”比特币诞生后,又陆续出现其他虚拟货币。有行业协会公布了26种虚拟货币:珍宝币、百川币、SMI、MBI、马克币、暗黑币、MMM、美国富达复利理财、克拉币、V宝、维卡币、石油币、华强币、CB亚投行香港集团、币盛、摩根币、贝塔币、世通元、U币、聚宝、21世纪福克斯、万喜理财、万福币、五行币、易币、中华币。
2017年以来,虚拟货币涨势迅猛,例如莱特币上涨476%,瑞波币上涨54倍,以太币上涨13倍。比特币在今年的涨势虽然不及上述虚拟货币,但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监测数据显示,若以7月31日市值计算,其市值已占据全球主要虚拟币种总市值的51%。
数据显示,今年7月,国内比特币交易成交额达到301.7亿元,占全球总交易量的30%。比特币在中国火热的交易也引发了对其风险的关注。
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正日益成为“地下经济”的交易货币,甚至是首选工具。美国联邦调查局曾于2013年查禁了丝路网站(Silk Road),该网站便利用比特币售卖毒品,任何人只需要下载并运行一个匿名工具Tor,将美元、欧元等法定货币兑换成虚拟货币比特币,都可以在网站上购买毒品,网站借比特币支付得以躲过银行。2013年11月,在丝路网站被关闭1个多月后,网站2.0版本上线,2014年美国再次查封其2.0版本。此外,对全球造成影响的WannaCry勒索病毒更是要求用比特币支付赎金。
有业内人士介绍说,比特币采用点对点交易、匿名,跨境流动便利,其发明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躲避监管。
早在201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比特币“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而是一种虚拟商品”,并禁止中国的银行和支付机构直接或间接参与比特币的兑换交易。
随着9月4日下午,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正式定性ICO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价格大幅下挫。有数据显示,当日内每个比特币价格自最高点一度下跌3000元,最低至26000元。
9月14日,作为国内三大比特币交易所之一的“比特币中国”宣布即日起停止新用户注册,并将于9月30日停止所有交易业务,成为中国第一家宣布将关闭业务的比特币交易所。消息发出后,比特币价格跌破两万元。
ICO最强监管被赞“又快又准”
3.0版本风险引监管骤然升级
“相比较此前互联网金融市场相当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期来看,这次的监管来得可谓又快又准,由此也可见ICO的风险值,实际上大于以往任何一次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活动。”一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告诉记者,“此次监管机构对其全部进行整顿和关闭,很多人始料未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近两个月来,央行和证监会针对ICO开展了密集调研。8月18日,证监会曾委托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下称“互金协会”)牵头召开关于ICO的座谈会,一行三会的相关代表均有出席。据上述人士透露,座谈会上对时下火热的ICO市场看法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风险管控。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在座谈会上表示,“如果传统金融风险是1.0,互联网金融风险是2.0,那区块链和ICO风险就是3.0了。”
8月24日,银监会发布的《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指出,目前非法集资以直接吸收公众存款、投资理财等为主,而以虚拟货币、消费返利、私募股权投资等名义的非法集资层出不穷、花样翻新,迷惑性强,辨别难度大。
8月30日,互金协会发布《关于防范各类以 ICO 名义吸收投资相关风险的提示》称,近期,各类以ICO名义进行筹资的项目在国内迅速增长,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并形成了较大风险隐患。一是国内外部分机构采用各类误导性宣传手段,以ICO名义从事融资活动,相关金融活动未取得任何许可,其中涉嫌诈骗、非法证券、非法集资等行为。二是由于ICO项目资产不清晰,投资者适当性缺失,信息披露严重不足,投资活动面临较大风险。互金协会在提示中强调,“投资者应冷静判别,谨慎对待,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就在同一天,国内知名的 ICO 平台 ICOINFO 发布通知称,将暂停一切 ICO 业务,待相关部门监管政策出台后,再按照政策规范开展业务。一时间,ICO行业风声鹤唳。
“一开始关于ICO是否应该被叫停业内存在争议。”多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有观点认为,目前的大部分ICO项目已经涉嫌非法集资,但是鉴于相关法律认定并不清晰,因此也有声音表示是否应该像当初P2P一样给予一些宽容,不要一棒子打死。所以在8月底的那一段时间,一些项目创建人和投资人其实处于观望状态。
叫停ICO的信号出现在9月1日。据媒体报道,原本计划在9月2日举办的“2017 DACA区块链国际高峰论坛”被紧急叫停。计划参加该会议的嘉宾就包括近日来在ICO市场大热的知名投资者薛蛮子等人。
中国科技金融法律研究会理事肖飒表示,此前针对ICO监管最大的争议点在于是否判定ICO涉嫌非法集资,即如何界定ICO项目中所融到的“虚拟货币”,是“货币”还是“商品”。
有观点认为,大多数ICO项目筹集的是比特币、以太币等虚拟的数字资产,而非人民币、美元等法定货币,因而难以构成非法集资中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两大类违法行为。但同时也有专家指出,ICO巧妙地规避了《证券法》《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尽管融到的是数字虚拟资产,但是仍然属于变相非法集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超百万立方米 我国页岩气试产最高纪录刷新2025-09-17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