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证书查询:骗人的特殊功能
虚假大学建网站的核心目的,是让其团伙伪造并骗卖出去的大中专院校学历文凭证书上的证书编号,在互联网上、在其所谓的官方网站上能有所查询,因此在虚假大学的网站一般都设置有“学历查询”“证书查询”“信息查询”等栏目入口。
这一骗人的“特殊功能”,在我国任何一家正规的普通高等院校官方网站是见不到的。目前,国家教育部仅认定了全国唯一的查询认证网站——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以下简称“学信网”),只有在学信网,正规普通高校的学生或毕业生,才能查询到大一新生的学籍、在校大学生的档案、高校毕业生的毕业或学位证书。
南方周末进一步分析发现,118所虚假大学的“学校官网”大多在其显眼处设置了“证书查询”入口,声称学生可在此进行大一新生的学籍查询、在校大学生的档案查询、高校毕业生的毕业或学位证书查询。谌江平指出,虚假大学之所以建这样的查询接口,就是想让假文凭更有市场。
通过学信网学历查询系统,公众可查询1991年以来的各类高等教育学历证书信息。除学信网外,其他网站并未得到教育部授权。
学信网特别提醒:凡接受高等教育学历教育的学生,可在入学三个月后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核实自己的学籍信息,如果查不到自己的学籍信息,将不能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
三、虚假大学的肥沃土壤
“虚假大学屡禁不绝,根源在于‘文凭情结’。”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社会对一纸大学文凭的极端重视,为野鸡大学得以存活提供了肥沃土壤。“文凭情结”之下,“真的假文凭”与“假的真文凭”并存。虚假大学出售的假文凭属于前者,他们往往利用高考低分考生及家长的侥幸心理,故弄玄虚,声称有“计划外”招生名额,致使学生上当受骗。
除此之外,“明知故犯”,有些家长或学生明知这些“大学”和文凭证书是假的,但因为报考、升职、考核、入户等利益驱使,使得他们“花钱买假”,沦为虚假大学造假利益链条中的最后一环。很多侥幸受益者,不仅不举报不投案,反而口耳相传,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虚假大学在中国社会很多个角落里的泛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考生及家长在报考学校时应多留心眼,用人单位需重视学历认定工作,使假文凭无生存之地。教育、工信、公安等部门应加强联合行动,打击虚假大学。
熊丙奇分析,要铲除虚假大学在中国社会的土壤,改革国内学位授予制度很有必要。在他看来,应实行大学自主办学、自授学位(文凭),学位(文凭)由社会专业机构认证的制度;另一方面,应加强对高等教育的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从而促使“受教育者关注教育质量、品质,而不是混一张文凭”。报考提示1.考生及家长应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填报志愿及录取信息,切勿轻信网上搜索结果。
2.考生可到教育部高考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阳光高考”对院校进行查询。如在院校库无查询结果,表示该院校不具备2015年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不能授予国家承认的学历。
3.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是教育部指定的学历查询唯一网站,其他网站未被授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