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广州市人大代表、市民政局负责人披露,通过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截至今年1月,全市共完成公租房、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其他人员医疗救助和其他社会救助核对业务48237宗,达11万余人次,发现近两成瞒报了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
该负责人称,对于骗保行为,广州市正在立法,或将予以重罚、起诉、“停保”。而为了不再花钱“养懒人”,将采用“萝卜加大棒”的形式,鼓励在法定就业年龄内且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就业。
漫画/陈春鸣
20605人次申请不合格
昨日,市民政局负责人首次对外披露,广州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从2013年年底开展以来,截至今年1月,全市共完成核对业务48237宗(110763人次)。其中,公共租赁住房19184宗(46066人次)、最低生活保障22582宗(46424人次)、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4333宗(11773人次),其他人员医疗救助1625宗(5328人次),其他社会救助513宗(1172人次)。
核对结果令人吃惊。市民政局救助处处长李志雄说,共检出不合格申请7651宗(20605人次)。其中,公共租赁住房1655宗、最低生活保障3561宗、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1942宗、其他人员医疗救助493宗。
核对业务总检出率为15.86%。其中,公共租赁住房8.63%,最低生活保障15.76%,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44.8%,其他人员医疗救助30.34%。
他解释说,检出不合格申请个案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社会救助申请人家庭收入核对结果高于社会救助政策规定的相关标准;社会救助申请人家庭财产核对结果高于社会救助政策规定的相关标准;社会救助申请人家庭收入、财产核对结果均高于社会救助政策规定的相关标准。
李志雄说,目前已对不合格申请人员全部完成了清退。
全市400人负责核对
为了防止骗低保、“开宝马”申请廉租房等现象,2013年8月,广州率先成立了广东省首个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
“核对中心建立了房产、车辆评估机制和市、区、街三级核对机制,全市专业核对工作队伍约400人,全面开展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住房保障、医疗救助等核对业务。”李志雄说。
目前,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已实现与民政、公安、工商、人社、国土房管、国税、地税、住房公积金等8个部门以及12家银行的15类收入、财产信息的交换与比对。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审核人为因素,杜绝“人情保”、“关系保”现象,核对中心采用以综合信息核对为主、上门调查等手段为辅的审核方式。
“核对信息前需有申请人的授权书,相关部门方可进行查询,提供共享数据。”李志雄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