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铁腕治砂
三江的砂石开采权拍出高价,使得汨罗市财政收入大增。这次拍卖,也是当地改进采砂管理的一种尝试。
“砂石开采权的出让,就是要从节约、集约的角度,合理开发利用国有矿产资源,同时实现了财政效益最大化。”柳才平表示。
柳才平说,汨罗的砂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其中湘江流域的黄砂甚至远销海外。上个世纪60年代,汨罗江两岸就有人采砂,到上世纪80年代,采砂船发展到180多条。
拍卖前,三江的江面上可谓“战国纷争”。“非法开采、无序开采,导致堤岸崩塌、河床扭曲,尾堆林立,饮用水质变差,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有市民回忆,当时住在汨罗城区,耳边整天都是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
这些破坏痕迹,至今犹在。汨罗江城区段,2009年起已全面实现禁采,但河道内仍然散落着大小、形态各异的尾堆。
除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采砂管理无序的江面,也如同一个个“火药桶”,渔民和采砂船冲突频发,各采砂利益集团你争我夺,甚至动用枪支。
当时,政府不仅要协调各方矛盾,每年还要拿出大量的财力整改生态。
以2008年之前的汨罗江为例,当时采砂船只近70条,上缴款只有百万余元,而市里每年需要拿出近千万元投入治理。
2008年,汨罗市政府决心整治“三江”,成立了砂石资源管理办公室,时任政法委专职委员的柳才平,调任砂石办任专职副主任。
柳才平上任后,砂石办在三江上展开了“铁腕”治砂。
从2008年10月至今,砂石办共查处涉河涉矿违法犯罪案件40余起,涉案人员200多人,其中刑拘15人,行政拘留76人,纠正违章100余人次,取缔违法船只16条,扣押非法取砂的铲车3台。
除了成立砂石办,汨罗市政府也希望通过采砂权拍卖的方式,让中标的砂石公司“自我管理”。
有人认为,天价拍卖之后,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中标的砂石公司也会自发阻止非法船只的开采。
同时,在竞标标书中,政府严格界定了禁采区、限采区和禁采期,并限定了每年开采总量、采砂船数量及马力。
另外,砂石办也派出专门队伍在河面巡查监督。
D 余波难平
高价拍卖,“拍”走了不属于中标公司的采砂船只,江面真的平静了吗?
最近,砂石办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调查显示:湘江水域里共有30余条采砂船,沅江水域中有8条。
柳才平估计,即便不算部分过往船只,两家公司参与到采砂的船只,也已经远远超过了政府规定的数量。
而另一方面,中标公司如陈茂良则说自己20多年岸上的积累,在3年内全部通过河道贡献给了汨罗市政府。
陈茂良说,公司2009年亏损4000万、2010年亏损2000万。汨沅公司也处于亏损状态,至今仍有3000万款项没有交清。
“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产能不足。”陈茂良说。按照合同,公司单条采砂船的动力不能超过1500马力,总动力不能超过1.5万马力。而在湘江汨罗段作业,采砂船的马力至少要达到2400,政府做了1500的上限规定,让他很难采到砂。
2009年以后,陈茂良做了些“违规调整”,偷偷增加了开采船只数量和船只马力,多的时候“有18条采砂船”,“亏损也由4000万降到了2000万”。
汨沅公司也采用了同样的手法,7月16日,记者在现场看到,沅江水域停有10艘采砂船。
该公司负责人秦国香承认,合同规定4条船开采,总马力不能超过2.3万,实际公司有8条船只在轮流作业。他同时表示,9月份后公司将确定只用4条船采砂。
这自然又引起了渔民和一些人的不满。柳才平说,经常有人到上级政府告状,或者找媒体维权,他一年需要接待30家媒体采访。
河道依然难清。
有业内人士认为,即便是解决了砂石公司产能问题,中标公司一有机会就超量开采的行为也无法杜绝。
陈茂良说,相邻某县60公里湘江水域,某砂石公司以1500万竞得,且开采总量不受限制,这使得长江砂石公司的砂完全不具备价格优势,要盈利,确实要搞一些违规开采。
今年12月份,湘江汨罗段的出让合同即将到期。9月1日,砂石办在递交至市政府的报告中提出了数点建议。
报告认为,要解决超马力、超船只开采的问题,政府首先需考虑砂石资源日益枯竭、开采难度加大的现状,如此,需适当放宽入围公司船只马力、船数以及中标价。
“政策稍作调整,对砂石公司的管理将更加有效”,柳才平说,从前由中标公司选择船只,以后可改为政府选择,从而杜绝企业随意更换作业船只的行为;同时,对入围船舶采取一船一证制度,由砂石办派专门人员值守作业工程船,甚至可以建设网络监控系统;最重要的是,要能使岳阳市规范砂石市场秩序,同时配合铁腕政策,打击掠夺性开采等不正当行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