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保护空间
过度改造导致千城一面,要守住底线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破坏正在从城市向村镇蔓延。而城市的面貌,又随着“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而过度改造,千城一面,特色丧失。
“城市规划,不可能一二十年都不变,但‘三区四线’划定的规划范围,我们可以百年不变。我们要守住刚性的底线!”仇保兴强调:绿线保护绿地,蓝线保护水资源水景观,黄线保护供电所等市政基础设施,紫线保护历史文物。而三区,则是指确定不准建设区、非农建设区、控制发展区的控制范围。无论是城市总规、控规还是详规的编制中,都必须全面严格执行“三区四线”,这就是城市空间的底线。
此外,仇保兴建议,“四线”中还应该划定虚实线。比方说历史街区,实线范围内的,修旧如旧,让老建筑老街区延年益寿;还要划定更大的虚线范围,在这个圈子里,要保持风貌协调。
谈城市交通
禁电动自行车是“屁股指挥脑袋”
交通拥堵问题,已经从超大城市扩散到一般城市。
那么,是不是建的路越多,就可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仇保兴给了否定的答案。“美国洛杉矶,城市用地三分之一给了交通,但它仍然是世界上最拥堵的城市之一,也是肥胖率最高的城市。”
仇保兴毫不客气地批评,我国目前城市交通能耗上升非常快,城市空气污染80%来自机动车尾气,这一定程度上是“城市规划要适应小汽车”带来的恶果。
“城市合理的交通用地应该呈“倒三角”格式:步行、自行车、地铁、公交、私车,也就是把行人的需要放在首位。”他还建议,我国可编制以“绿色交通”为主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包括修建“不可停车”的自行车道。“在厦门的高架上,跑的不是私家车,而是BRT,就是公交车,这样的公交优先做法效果非常好。”
他还特别点出了眼下有些城市“封杀电动自行车”的政策。
“我不主张。这是屁股指挥脑袋!”仇保兴说,禁摩是有道理的,摩托车能耗是电动自行车的七八倍。现在国家对发展电动汽车有补贴、有优惠政策,但对于电动自行车不但没有补贴,有些地方还要搞封杀。他建议,应当鼓励电动自行车的使用,因为它的能耗小,而且基本是“零排放”。当然,首先要解决它的速度过快、安全性能等问题。
谈城市规划
不符合六大原则,就是“野鸡生态城”
“生态城”早就成了一个流行词。“现在林林总总的生态城多得不得了,野鸡生态城,比比皆是。”仇保兴说,哪怕一个小开发商搞个楼盘,也常常打出“生态城”的招牌。究竟什么样的城市才能叫“生态城市”?他提出六条基本原则:紧凑的用地模式;可再生能源占比大于20%;绿色建筑比例大于80%;生物多样性;绿色交通占优先,步行、自行车及公共交通的比例大于65%;拒绝高能耗。六条缺一条,那就只能算是“野鸡生态城市”,是“山寨版”的。
很多地方的农村越来越像城市。对此,仇保兴很不以为然,并在不同场合提到这个问题。
“陕北老乡以前都是住窑洞的,开发新农村,让农民去住别墅,以前住窑洞一家只用烧两吨煤,现在得烧10吨煤取暖。”仇保兴说,有意思的是,当地旅游部门花了很少的钱,把这些窑洞买下,改造成三星级宾馆,还很受欢迎。而更多的农村,经过了城市化,已经和城市越来越像。
中国的城市规划不能步美国后尘,让乡村和小城镇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牺牲品。要保持城乡之间的差异化特色。“英国的霍华德在田园城市理论中提出,城市与乡村的关系,要像夫妻一样。”仇保兴说,像夫妻一样就是指,要保证农村和城市的阴阳互补性,他开玩笑:如果沦为城乡一致,那不就变成了“同性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