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专家杨富绪——年近八旬,中国宝玉石协会原副会长、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主任
那种情况下
最权威的说了算
杨富绪告诉记者,按照常规,玉石鉴定程序有大约30个步骤,如称重、收样、手摸、仪器检测等。
杨富绪说,对于玉石的鉴定,应该一片玉一片玉地检测。要确定材质、成分和工艺,需要仪器检测,包括X光机、红外光谱、电子探针等大型仪器。
“但那次鉴定,玉衣在玻璃罩子里,只能肉眼看。那种情况下,就是最权威的人说了算。”杨富绪说,“当时史老在,跟他相比我就是打杂的,史老说什么就是什么了。他是一把手,我们哪能不听史老的。”
但杨富绪承认,当时两件“玉衣”的估价偏高。杨富绪告诉记者,虽然他不知道后来谢根荣利用评估报告到银行骗钱的事,但在那个时期,用这种方法去银行弄贷款的大有人在。那种事评估费用很高,知名大师看一看就是几万元,但不见得有科学的依据。
“我在报告上签了字,我也有一定的责任。”杨富绪告诉记者。
鉴定专家史树青——著名历史学家和文物鉴定家,曾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导师、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以考古鉴定驰誉中外
地摊青铜剑
他认为是越王勾践剑
记者采访的几名专家均表示,当时大家的意见都是随着“史老”的。当时的鉴定界,史树青是最大的权威,他说“玉衣”是真的,值钱,大家就都认同了。记者试图联系史树青,但遗憾地了解到,老人已于2007年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86岁。由此推断,为“玉衣”做鉴定时,老人已经八十出头。记者从《人民日报》海外版找到一篇纪念史树青老人的报道,其中一段小标题为“老来天真性更直”的文字耐人寻味:
(史老)年纪大了,反而像个小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史老夫人说,他对越王勾践剑的事就老大不开心。去年4月,史老在大钟寺地摊上发现一把青铜剑,他认为是越王勾践剑,当即买下。后来有的专家认为是假的,博物馆不收,史老的老伴和女儿也认为是假的,只值200元钱。为了这事,史老写了一首诗,把自己比作春秋时期多次献和氏璧不成的卞和。看到史老有点生气的样子,他的老伴对他说,不争论,不争论,身体要紧。老伴说,史老心脏不好,去年住了半年的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