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航母为什么?能力已有 形势需要
问:航母的主要用途是?
尹卓:主要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中国要掌握建造航母的全过程,必须从科研试验开始,主动力、管路设计、材料、电子等一个装备一个装备地解决技术问题。此外,这也是培训人员的平台。比如,舰载机飞行员的培训,以前只能在陆上进行,今后可以到航母上训练起降。
问:为什么改建废旧航母而不是建造一艘全新的航母?
尹卓:我国从改造一艘废旧航母平台开始,选择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这是一条中国特色的航母发展之路。
曹卫东:节省时间是一个重要因素。这是根据我们的国情作出的决定。
问:为什么选择现在改建航母?
曹卫东:建造航母需要很强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工实力,也离不开国家需求。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没有这种能力。改革开放30多年,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具备了建造工程的前提条件。同时,我们目前面临的海上安全形势复杂,保护海上通道安全和海上战略物资安全、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都需要航母平台。
问:从改建到形成战斗力有多远?
曹卫东:有两个阶段,一是在造船厂里建造,二是在达到设计要求后交付军队进行训练。目前这艘航母处于第一阶段,距离将来的实际使用还有相当长的时间。
尹卓:美国建造“尼米兹”级航母,周期大约为4到5年,其他国家时间更长。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从开始服役到形成编队作战能力用了近10年。我们的航母虽然是改建的,但舰上所有设备都是新的,跟船体存在兼容性的问题,所以周期也会比较长。
问:航母形成战斗力的标志是什么?
尹卓:航母的适航性问题解决;各种作战设备和电子设备等正常使用;舰载机能够平稳起降;航母能对舰载机起降和各类作战行动实施指挥;护航舰艇编队能够对航母有效实施支持。
问:在将来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和难点?
尹卓:任何装备的发展都是有困难、有风险的,法国“戴高乐”号航母就曾多次在跑道、螺旋桨、动力等部位发生故障。我们的舰上设备是全新的,可靠性有待检验,人员训练也可能会有失误。我们对这些困难和风险有技术和心理准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