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金波荡漾。10月17日,建瓯市东峰镇长溪村的900多亩稻田间,两台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作业,一幅热闹的秋收图景跃然纸上。
稻田上,伴随着阵阵轰鸣,收割机收割、脱粒一气呵成,不一会儿便收割了一大片。
“这片水稻品种是‘浙优18’,共种900多亩,亩产1500—1600斤,收割机一天正常可以割20几亩,最多一天可以割40几亩。”指着远处一大片金黄的稻田,建瓯市顺发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旺婢介绍道。
今年,建瓯市东峰镇不少农户都引进了旋耕机、插秧机、无人机等设备,高效、便利的农业全程机械化正在成为现实。
魏旺婢说:“机械种植的工作效率是人工的40倍。比如这台大旋耕机,一天就可以完成30亩的工作,无人机一天可以喷洒200亩,这些水稻生产全流程机械化设备,让水稻耕作更节本、省时、质优。以前一二十人才能完成的工作,有了机械化收割,现在三人就能完成。”
有了政策的扶持和机械化的加持,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从最初的500亩增加到1000亩,配备水稻耕作全流程机械化设备20多台,聘用农机手32位,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范围从本村延伸到周边村、隔壁县,为不少农户提供水稻耕作支持,一年服务耕地面积达9000多亩,代加工大米达1000多吨,未来可期。
这背后,离不开东峰镇的支持。为促进农民增收,从育秧补助,到购置插秧机、收割机补助,东峰镇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给予农户农机购置30%的补贴。同时,帮助协调解决用地、用人问题,帮助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
为避免丰收时下雨对晒谷造成影响,东峰镇还建起了烘干仓储中心,引进可日烘干15吨粮食作物的设备。农户将收割完的水稻送至仓储中心快速烘干后,就可送仓库存储,再也不受阴雨天气影响,解决了人工晒谷占地大、耗时久的问题,让粮食的颗粒归仓有了“保险”。
东峰镇是建瓯的粮米之乡,也是福建首次公开测得大规模种植的亩均产量超1000公斤的水稻的所在地。今年来,该镇因村施策,指导各村找准特色产业深耕细作,推动撂荒地治理与提高农民收入、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有效结合。
收入高了、顾虑没了,农民种粮也更积极了。去年,建瓯市东峰镇建成高标准农田12600亩,今年,粮食播种面积46200亩,完成粮食产能区增产模式攻关与推广项目14800亩,切实将饭碗牢牢端在手中。(通讯员 叶秋艳 李智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中共莆田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召开2024-12-10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