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园村中雄踞着虎头山,沈佺期陵墓就位于山麓下。
日前,南安文史研究者王赞成先生从水头沈钰鋁先生处获得一本《侯源沈氏族谱》复印本,王先生在认真研究族谱资料后发现,该族谱与2010年他发现的“明故沈公洎余氏墓志铭”所载内容吻合,而且都与明末清初南安人、“台湾医祖”沈佺期的家族有关,这无疑为探究沈佺期这位传奇历史人物的身世,提供了新的线索。
闽南式建筑的沈氏家庙殿宇巍峨
沈佺期(1609年—1682年),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是南安明代的最后一位进士,《南安县志》《篮球比分直播:府志》《小腆纪传》《台湾府志》《台湾通史》皆有其传记或事迹记载。他一生的遭遇颇具传奇色彩。
当年沈佺期用来制作草药的碾药石槽被收藏在家庙内
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郑芝龙拥立唐王朱聿键于福州,擢沈佺期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福建巡按使。隆武二年8月,唐王被清军俘杀,沈佺期悲愤归家,先后隐居同安大帽山甘露寺、本山虎洞及南安水头鹄岭白莲寺。永历元年(1647年),郑成功领兵进攻篮球比分直播:,沈佺期招纳九溪十八坝数千乡民举义响应,于篮球比分直播:城外桃花山与郑成功义师会合。后随郑成功赴厦门,从此成为郑成功得力幕僚,参赞戎务。永历十五年(1661年),郑成功东征台湾,沈佺期奉命留守厦门辅佐世子郑经。郑成功逝世后,沈佺期于永历十八年(1664年),随郑经入台湾。在台湾时,精通医术的沈佺期悬壶济世,并且在台湾发生瘟疫时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因而被台湾高山族和汉族同胞尊为“台湾医祖”、“医圣”、“神医”。后来,沈佺期病逝于台湾,其后裔便在台南一带繁衍至今。
沈佺期为后园沈氏七世祖
王赞成表示,从“明故沈公洎余氏墓志铭”的内容可以了解到,这是后园(今南安市水头镇星辉村后园自然村)沈氏一位叫沈朝(纯朴公)的祖先以及他的夫人余氏的墓志铭。铭文称:“纯朴,故同安县十一都人也,幼随父尚迁寓南安县三十八都后园村居焉。”再查《侯源沈氏族谱》可知,后园(古称“侯源”)沈氏的一世祖为沈尚,二世祖为沈朝(号纯朴),正好与墓志铭所载内容契合。族谱还称,沈佺期为后园沈氏的七世祖,其父是沈廷璋。我们可以从中清楚地梳理出“沈尚—沈朝—沈潜居—(次子)沈天保—(长子)沈维翰—(次子)沈廷璋—(长子)沈佺期”的传衍顺序。王先生告诉我们,“明故沈公洎余氏墓志铭”原碑现收藏于篮球比分直播:市博物馆内。
族谱虽部分残缺,不过沈佺期的传记依旧大致可辨。
星辉村村党支部副书记沈新水带着我们在村口虎头山麓下,找到了沈佺期的陵墓。该墓应为明式墓,呈风字形,花岗岩墓碑,长方形圆首,高0.92米,宽0.43米,阴刻楷书直写“明赐进士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复斋沈先生墓”,不过墓前没有石虎、石马、石羊、石望柱等物。在墓的右侧立有“沈佺期墓”(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碑)、“重修沈佺期墓碑记”两块石碑。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沈佺期在台湾辞世,葬于台湾。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郑成功灵柩归葬故里。明郑许多将士的灵柩也纷纷从台湾迁葬回家乡,沈佺期的灵柩便于此时归葬南安水头。
南安水头《五里桥文化》副主编黄长安表示,早年还曾发掘出一块沈佺期的墓志铭——“明赐进士通议大夫联络八闽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沈公墓志”,可惜出土时就已残破不全。碑上依稀可辨认“……挈家入岛……庚申(1680年)复……形神俱瘁,遂于去岁五月构疾旋愈剧,缠绵百余日而……不孝及长孙泰云曰‘吾未及见中兴,目不瞑也!’呜呼痛哉……”等字样。亡国之痛、黍离之悲,皆可于此窥见一斑。沈佺期一生忠心耿耿,至死还念念不忘“未见中兴”,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离沈佺期陵墓不远处,有沈佺期故居旧址和沈氏家庙。在沈氏家庙内,当年沈佺期用来制作草药的碾药石槽还静静地躺在墙角。望着它,我们的耳边仿佛又回荡起那霍霍的磨药声来。沈佺期辞世至今,300多年悄然而逝。无情的时光之轮轰然前行,却始终无法辗灭那早已深入人心的形象。据说,如今每年都有来自各地的人们自发前往沈佺期墓前,凭吊这位横跨两岸的“医圣”。
山河破碎 弃官隐居
沈佺期故居旧址上还有旗杆石夹
1644年,崇祯殉难,清军入关,但这一年并不是反清斗争的终点。相反,从清兵进入山海关直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攻克台湾,郑克塽投降、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殉国为止,各地反清运动持续了整整39年。由于这段时期的战斗主要在南方展开,又是在复兴明朝的旗帜下进行的,所以后世便将这段历史称为“南明史”。南明时期,涌现了一群“宁作南鬼,不为北王”的英烈人物,阎应元也好,黄道周也罢,便是这些铮铮铁骨中的代表人物。
南安水头后园村的沈佺期也是一根“硬骨头”。据《侯源沈氏族谱》所述,后园沈氏的开基祖是沈尚,传至沈佺期已是第七世。1609年出生的沈佺期,早年拜于晋江龙湖鲁东陈鹄门下,后来当过塾师。清军入关的前一年(1643年),他刚刚考中进士,“授吏部郎中”(见《台湾通史·史卷29》),仿佛一位手握大学文凭刚要冲击自己人生巅峰的有志青年,却瞬间迎来了眼前山河破碎的景象。掌控朝政的清廷此时在全国范围内大量诱招前朝才俊,不过,沈佺期却不肯向清廷屈膝。明亡之后,他弃官南归,静待着复兴明王朝时机的到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争春时 赶订单2025-02-13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