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龙凤胎,姐姐懂事,常担心付不起学费
姐姐(右)反而更依赖妹妹
陈吉志和陈吉鹏兄弟,两人打篮球最默契
闽南网2月28日讯 一所1000多人的学校有10对双胞胎,5对来自三明、漳州、惠安、德化、泉港,其余5对全部来自甘肃。本是同胎生,不愿分离,是他们齐齐“涌”到南安梅山工程学校的最大原因。
据了解,该校分中专部和大专部,在南安校区,总学生数有三四千人,中专部1000多人,这10对双胞胎全部就读中专部。
据学校此前统计,该校曾有72名学生是来自同一个家庭的同胞兄弟、孪生姐妹或堂姐弟、表亲兄妹。目前,已有7对双胞胎从该校毕业。
昨日,记者到该校探访这个有趣的现象,见到了其中的3对,听他们讲那些同病相“连”的趣事。
陈吉志、陈吉鹏
兄弟一文一武打球最有默契
来自三明的陈吉志和陈吉鹏,去年刚入学,今年刚满20岁。一个白脸,一个黝黑,一个纤瘦一个壮实,五官也不太像,但兄弟俩的感情却很深。他们同学建筑、同班、同桌、同宿舍,以后打算一起去厦门同一个公司上班。
哥哥吉志成绩优异,是班里的班长,弟弟吉鹏是劳动委员。兄弟俩都喜欢运动,打球时很有默契。怎么配合、什么时候传球,有时都不需说话,一个眼神就够了。一名热爱篮球的老师说,这对兄弟向来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打篮球的那种默契好像是天生的,别人怎么学也不行。
提到为何要一起来梅山工程学校,吉志和吉鹏说,之前有同乡在这个学校上学,工作的待遇不错。他们兄弟俩又离不开,父母就索性把他们一起送来了学校。
同病相“连”,这对双胞兄弟也有切身的感受。吉鹏说,有时候一方得了病,另外一个人做什么事都会觉得难受。“那种感觉没法描述。”吉志笑着说,无缘无故的难受感觉,也让他们吃了不少苦头。
何丽云、何丽芬
妹妹放弃高中陪姐姐读中专
“我们俩一点也不像,我的脸比较胖,我姐的脸比较尖。”19岁的妹妹何丽芬指着自己的脸,乐呵呵地讲,一旁的姐姐何丽云点头称是,“我还比你矮哈”。
乍眼一看,除了刘海不同外,两姐妹的五官几乎一模一样,一样重,一样爱笑。两人在幼儿园、小学都是同班同学,常让同学、伙伴认不出来。
何丽云、何丽芬姐妹相差20分钟出世,家住漳州。但妹妹从小寄养在大伯家,姐姐和亲生父母一块住,两家仅隔一条街,姐妹俩平时还是玩在一起。
前年,丽芬原本已经考上高中,为了跟落榜的姐姐在一起,就报名上中专。两姐妹专业不同,特意跟学校申请了同间宿舍,弥补从小分居的遗憾。
丽芬虽是妹妹,性格却比姐姐沉稳,常提醒姐姐要带这带那。姐姐丽云也喜欢依赖妹妹,笑起来不自觉地往妹妹身上靠。
说起两人的共同点,当数同病相“连”。两人小时候异地分居,可只要妹妹感冒发烧,姐姐也会出现相同的症状,吃海鲜也一起过敏。
“我要是觉得不舒服了,过不到一会儿,我姐也会不舒服,所以小时候常常一起请病假。”丽芬笑着说,她跟姐姐长得不同,口味、性格也不一样,生理上却很一致,肚子一起疼,遇到三急经常抢厕所。
谢清凤、谢清杰
经济条件困难姐弟相互守护
相比爱笑的何家姐妹,20岁的谢家龙凤姐弟就比较内敛。
谢家姐弟老家在惠安县涂寨,都学建筑工程专业。姐弟俩长得不是很像。弟弟谢清杰比姐姐谢清凤高出整整一个头,说话时,喜欢先问姐姐的意见再发言。
“我姐很凶啊,在家管着我,在学校也管着我,一点小事就会凶我。”弟弟清杰在姐姐身边小声地说。表情严肃的清凤解释:“你不懂事,我才会教训你。”
两姐弟出生后,他们的父母就到石狮的服装厂打工,很少回家。姐弟跟着奶奶生活,家里的经济条件困难。懂事的清凤一想起爸妈,就忍不住流眼泪,“他们太辛苦了,经常加班”。清杰懂事地在一旁安慰姐姐,专心念书,不要想太多。
新学期已经开始,姐弟俩的学费还没交齐。清凤不知道爸妈能不能让他们继续上学,眉头紧锁。她只希望能赶快毕业,找到工作替父母减轻负担。(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史国亮 林莉莉 黄谨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争春时 赶订单2025-02-13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