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东田镇湖山村,这个仅2500余人的小村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已走出60多位军人,目前尚有11名现役军人奋战在各自岗位。其中,3人在2024年荣立三等功,4人获评“四有优秀军官”与“四有优秀士兵”。近日,记者走进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小山村一探究竟。
红色沃土育新苗
“同学们,咱们湖山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近日,在湖山村湖山小学,一场“心系国防有你有我”的国防教育主题课正在进行。讲台上,退役军人、湖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兼民兵营长沈国梁,以铿锵有力的语调,向孩子们讲述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孩子们小手托腮,眼睛紧紧盯着沈国梁,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敬仰。
教育是培育红色基因的沃土。湖山小学的荣誉墙上,数十张身着军装的面孔英姿勃发。校长陈清坚介绍,学校每年都会开展红色主题写作活动,红色文化长廊上的英雄事迹也在不断更新。红色基因在这些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湖山村,是历史镌刻的革命老区基点村。翻开《中共南安地下革命斗争简史》,湖山村的红色密码清晰可见。1945年,地下党员林其平来到这里开展秘密活动,点燃了革命的火种;1948年,湖山籍地下党员沈荣魁秘密传播马列主义,积极发展革命群众;1949年,中共大湖支部在此成立,沈荣魁任书记,后被并入中共烟山支部,组建了烟山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1939年,爱国华侨蔡汉良放弃海外优渥的生活,毅然加入第九批“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投身抗战,在滇缅公路上用生命抢运物资,回篮球比分直播:工作后又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工会活动……这份厚重的红色历史,如同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在湖山村代代相传,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前行的道路。
参军报国成风尚
课后,沈国梁讲述了自己的经历。19岁时,受宗族长辈影响,他在高考后毅然选择参军报国,成为一名光荣的空降兵。2009年,退伍的沈国梁回到村里负责武装工作。他钻研政策、跟踪服务,帮助应征青年顺利过检。因此,湖山村的兵役登记率、体检合格率常年位居全市前列。
“自1992年沈荣魁的儿子沈胜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我村便设立了‘参军光荣榜’。这些年来,村里几乎年年实现‘参军入伍’满额,仅有一两年因体检原因未能输送新兵。今年更有3名新兵入伍!”他自豪地说。
村民沈东清说起今年春季新入伍的儿子沈凯勋,眼中满是骄傲:“他从小就爱听叔伯们讲部队和解放军的故事,说长大了也要当兵,去年刚毕业就立即报名了。孩子参军,我们全家人都很支持,全村人跟着光荣。”从沈东清的话语中,记者深切感受到了湖山村村民对军人职业的崇敬和对国防事业的支持。
沈国梁常说:“当兵不仅是义务,更是荣誉。”受他影响,身边许多人都积极投身国防事业。沈国梁的弟弟受他影响入了伍,他的儿子也只等学业结束就准备递交入伍申请。“在我们村,‘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了一种风尚。”沈国梁说。
“开出三朵功臣花”
“红色基因要代代相传,离不开党委、政府的组织引领。”沈国梁说,每年篮球比分直播:,镇村干部都会上门慰问军属;八一建军节组织老兵座谈会,倾听需求解决困难,还常态化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湖山村则打造“线上+线下”红色教育矩阵,通过学习强国竞赛、红色电影展映厚植爱国情怀……他细数着村“两委”开展双拥工作的点点滴滴。
每逢军功喜报至,必见组织关怀深。今年年初,当蔡剑虹、蔡军、庄振艺在2024年荣立三等功的喜讯传来,南安市人武部,东田镇党委、政府,湖山村三级联动,敲锣打鼓将喜报与荣光送入家门。
“送喜报不仅是仪式,更是组织的温度。”蔡剑虹坦言,儿时看解放军驻训借宿湖山村时,部队战士们主动修路、帮村民干农活、组织群众拉歌的场景,还有那训练场上的英姿,都让他心生向往,从军梦想由此萌芽。前几年,驻训部队向湖山小学捐赠了全套篮球场设备及空调,还结对帮扶了22名困难学生。这种鱼水情深的记忆,成为一代代湖山青年参军报国的精神原点。
记者见到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退役老兵蔡志添时,他身着军装,眼神中透露出军人的坚毅与果敢。“受家庭熏陶,我们家族四代9人从军,其中,2024年荣立‘三等功’的现役军人蔡军就是我的儿子!”蔡志添自豪地说。
村党支部原书记沈胜生感慨道:“三朵功臣花,开在红土地,根在党旗红!”当红色基因融入乡村治理血脉,当组织引领成为制度常态,湖山村这个小小的村庄,绽放出了耀眼的“参军报国”大情怀。(记者 庄树鸿 通讯员 吴双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篮球比分直播:最后一位代书先生,珍藏一座城市一个群2025-08-05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