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2月6日讯 正月初九天公生,南安英都拔拔灯——延续了500多年的民俗活动,昨天如约而至。
明明是花灯活动,为何称为“拔拔灯”?到过现场的人一目了然:一根硕大的长麻绳,每隔六七十厘米挂一个灯笼,男女老少用手拉着,一起使劲往前拉。这一幕,源于逆水行舟的拉纤,因为英都码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船工拜祀地。

航拍拔拔灯,烟火人群都是热闹

近观拔拔灯,又多了几分红火浪漫
如今,船工拉纤已成过去,拔拔灯民俗传承了下来。每年正月初九,当地上万人参与,再现海丝古渡历史大场景,并在2008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的南安英都拔拔灯,央视和凤凰卫视还专门派出摄制组;海都直播面向海内外观众同步启动,高峰时超过21万余人在线观看。
【拔灯】 新婚小伙运气旺 摘下1号队“灯首”
宋元时期,每年夏冬雨季,篮球比分直播:郡守和市舶司官员率领外国番商使者,在九日山下举行祈风仪式,留下了珍贵的祈风石刻;为祈求航运顺利,船工都到英都码头拜祀,拉纤“拔船”,英都昭惠庙把每年元宵灯节结合了起来,进行“拔灯”游乐。
昨日下午4时许,英都主要道路已经启动交通管制,活动中心昭惠庙人头攒动。
“这项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仪式定型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作为国家级非遗“南安英都拔拔灯”代表性传承人,廖榕光对各项仪式非常熟悉,今年各项准备工作也做得很充分。每年的规模会有不同,但参与的热情从未消退,抽签定顺序、信杯定灯首,都是要守规矩的。
傍晚5时许,27支队伍集合完毕,按顺序进场等候。每支队伍,少的五六十人,多的超过百人。队伍第一个人俗称“灯首”,第一支队伍的灯首最让人羡慕。“运气真的非常好!几十个人掷信杯,最后被我拿到了!”今年1号队灯首洪鞍阳参加拔拔灯很多年了,正感叹时,妈妈一旁补充说:“新婚的小伙子,肯定很旺的嘛!”
除了灯首,护灯人员也很重要,有的人家一家上阵,轮流替换。“这个需要练习,几百只脚步调协同,灯龙才会平稳前进。”有着几十年经验的英东村洪秋永说,年年参加年年乐。
【直播】 海都联合凤凰网 超21万人观看
昨晚6点,国家非遗“拔拔灯”正式开始,本报与凤凰网联合面向全国观众,同步启动直播。
直播持续2个多小时,在线观看人数不断刷新。截至昨晚8点,凤凰PC端与APP端在线观看人数合计突破12万;截至昨晚11时,参与人数突破21万。
拔拔灯,作为集民间信仰、岁时节令、民间音乐与舞蹈的艺术,如何将其文化内涵、百姓心愿展现出来,对主播是一个挑战。这次海都直播首次采用直播二维码嵌入式的预告海报模式,网友可扫码提前预订直播时间,观看并与主播互动。
除了常规地面直播外,本报也首次采用航拍技法,利用凤凰直播平台引流技术,通过航拍俯瞰视角,直播“拔拔灯”绵延数千米的“灯”龙长队,将这种震撼展现给全国观众。
直播中,我们还邀请现场工作人员一起解读拔拔灯的前世今生,邀请参与村民讲述他们与“拔拔灯”的故事,其中就包括了78岁的洪田池老人。第一次上直播的洪老先生,讲述了年轻时参与“拔拔灯”的过去,曾因特殊历史时期而停办的这场活动,如今不断壮大规模,形式也不断创新,曾经点烛巡街,如今节能LED上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时隔12年 篮球比分直播:再获国家舞台艺术最高奖2025-11-0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